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斛律

斛律

?—414或416

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郁久闾氏。※缊纥提第三子,※社仑弟。北魏登国六年(391),柔然诸部被北魏攻破,与兄弟诘归之、社仑、曷多汗一同被俘。不久,父亦兵败跋那山(在今包头西),归降北魏。父子及部众同被迁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部众被分配与北魏诸部。九年(394),与社仑、曷多汗弃父反魏西走,遭魏将长孙肥追击,曷多汗被斩于跋那山,部众多被歼。与社仑仅率数百人遁入漠北投伯父匹候跋。奉命居留南部,并受匹候跋4子监视。双方互相猜忌,与社仑以计袭杀匹候跋。因惧北魏征讨,远避大漠之北,助社仑兼并高车诸部,改革军政,建柔然汗国。北魏永兴二年(410),柔然遭北魏袭击,可汗社仑败死。因社仑子度拔年少,被众人立为可汗,称“蔼苦盖可汗”(意为姿质美好之王)。北并贺术也骨国,东破譬历辰部。三年,与北燕主冯跋和亲结盟,共抗北魏,献马3千匹,娶冯跋女乐浪公主为妻。正拟以女妻冯跋时,兄诘归之子步鹿真趁机挑起柔然内讧。步鹿真与大臣树黎共谋,夺取汗位。与妻、女等同被逐往北燕王庭和龙(今辽宁朝阳县),被冯跋封为上谷侯,女纳为昭仪。同时上书冯跋,请派兵护送还国复位。冯跋遣单于前辅万陵(《通志》作万浚)率300骑护送。途中,因道远劳苦,被万陵杀死于黑山(在今内蒙古包头市北)。卒年《魏书》等作神瑞元年(414),《十六国春秋辑补》则作北燕太平八年(416)。

猜你喜欢

  • 三木楼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沐楼山。位于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北600里处。原为北匈奴句林王驻牧地。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为汉将耿秉所逼,北走。后稽留斯所部进驻,其首领因居该地,故称“三

  • 突厥文

    公元7—10世纪古代突厥、回鹘、黠戛斯人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过的卢尼文外观十分相似,而且用该种文字书写的碑文主要是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发现的,所以

  • 支盖

    朝鲜族民间搬运工具。亦称“背架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于山间坡路及田间稻秧运输等。制法: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将2条1米左右的“丫”形木柱对称平列,中间用2—3个木撑将木柱固定住,在上、下2个木撑之间

  • 文庆

    ?—1856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费莫氏。大学士温福曾孙,两广总督永保孙。道光二年(182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国子监祭酒、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十三年(1833),官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奉命

  • 满文篆字

    满文书写字体之一。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2人仿蒙古字创制满文,满族遂有了本族文字。天聪六年(1632),清太宗皇太极命儒臣达海改制满文,同时仿汉字篆文,镌刻满文篆体文。据《盛京典制

  • 谋宁克任

    西夏大臣。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官御史大夫。崇宗亲政后,提倡学习儒家文化,西夏举国重文轻武之风盛行。夏贞观十二年(1112),崇宗命朝臣言朝政得失,乃上疏申述“治法之要,不外兵刑,富

  • 兴和周报

    绥远官方刊物。由社会教育厅负责编辑。1932年冬在兴和创刊。报导新闻和传达政令。1936年10月改组,中共北方局派刘澜涛(化名刘振汉)出任社长兼编辑。从此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主张及抗日救国思想的革命刊物

  • 右江镇安军民安抚司

    南宋置羁縻土司名。世袭土官为壮族岑氏。治所在今德保县,属右江道。元为镇安路溪峒安抚司,明清为镇安府,改设流官知府。为壮族地区设土司之始。

  • 相佑助译者

    见“助译者”(1069页)。

  • 交州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和《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等。唐末至元初属高昌回鹘。治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参阅“崖儿城”(20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