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披勐

披勐

傣语音译,意为部落神、勐神(地方神)。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傣族原始鬼神崇拜中的部落保护神。各勐均有之。一般为本勐历史上英雄人物或部落酋长化身,也有来源于当地最古老的村寨神或历史上被战败者的首领。祭祀称“灵披勐”,为全勐的重要祭祀活动。由勐内主持宗教活动的“摩勐”主持。一般是1年一祭,也有3年、4年一祭或9年一大祭的。每次祭期一二天,有隆重而繁琐的仪式,通常以特定颜色的牛或猪作祭品,有用竹杆标牛,煮食牛肉的原始遗风。参加祭祀者穿戴统一服饰。祭祀期间,用树枝、竹子做的“打僚”封闭路口,禁止外勐人进入,本勐召勐、佛爷、小和尚不得参加。在勐海地方,召勐还被禁锢在家里,并接受摩勐的“告戒”。此项活动还是各勐老寨共有的特殊权利和义务,新建寨子的外来人,仅能参预辅助性事务。

猜你喜欢

  • 孟杰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土司名。《元史·泰定本纪》:泰定四年(1327),置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于其地,以八百媳妇酋南通之子招三斤知木安府,侄混盆知孟杰府。故知两府均在八百媳妇境,即今泰国北部清迈等地。明洪武十五年(138

  • 西汉时西南夷夜郎王。成帝河平年间(前28—前25),与鉤町王禹、漏卧侯俞互争雄长,连岁相杀。汉成帝遣太中大夫张匡持节为之调解,不听。牂柯太守陈立召见兴,劝谕其休战,亦不听,遂斩之。其岳父翁指与其子邪务

  • 于志宁

    588—665唐初文臣。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先世鲜卑于氏。隋内史舍人于宣道子。大业(605—618)末年,为冠氏县长,后弃官归乡里。及唐高祖入关,率众迎于长春宫,授银青光禄大夫。后被李世

  • 阿玛王

    ①满语音译,汉译言父王。指清顺治时摄政王多尔衮。顺治五年(1648)十一月,世祖福临加封“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阿玛王一词,盖从此出。一说福临居宫时待多尔衮,必有此称。清初一些来华的外

  • 沙拉·图吉

    即“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444页)。

  • 宇文氏

    古部落名、姓氏。源出匈奴,为南单于远属,原居阴山地区,统12部。史称“其语与鲜卑颇异,人皆剪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妇女被长襦及足,而无裳”。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约公元1世纪时,移

  • 岷州卫

    明代西北卫所名。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朝廷命西平侯沐英率陕西属卫军士城岷州,置岷州卫镇其地。治所在今甘肃岷县。属陕西都司。十五年(1382)四月,改※岷州军民指挥使司。

  • 文州蛮

    南北朝时文州地区诸民族的总称。以州名为族称。分布在今甘肃文县白龙江南岸一带。北周武成(559—560)年间,举兵反,文州选军讨平之。有谓※廪君蛮或※槃瓠蛮之后裔。后大多与汉族或氐羌系民族融合。

  • 桶子甲

    壮族古战服,护身甲胄。宋时流行于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市)左、右江溪洞。侬人(今壮族先民)战士多服之。明清时称“毼”。制法:用两块半圆形桶状的兽皮,晒干后用绳子将前胸后背两块系合在一起,套

  • 绰旺

    1856—1928蒙古族著名民间艺人和诗人。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人。出生于封建贵族家庭。札鲁特贝勒亲属。幼年从师根登学艺,博学多才,精通蒙、汉、藏3种语文。扎鲁特贝勒无子,欲收其为继子,入王府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