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亲
见“瓜藤亲”(584页)。
见“瓜藤亲”(584页)。
为成吉思汗开国功臣※“四杰”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四獒”者勒蔑、忽必来、哲别、速不台及二勇将术赤台、畏答儿的共称。随从成吉思汗统一各部,战功最著。详见诸人条。
契丹官名。为管理※瓦里中奴隶之官。《辽史·国语解》称:“抹鹘,瓦里司之官。”契丹有籍没之法,凡宗室、外戚、世官之家,犯逆反等罪,其家属皆没入瓦里。终辽之世,帝后12宫即有74瓦里。瓦里设此专官管理,属
见“巴岳特”(410页)。
?——1723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一等侯伊尔德之孙。顺治十八年(1661),袭一等侯爵,授散秩大臣。康熙十九年(1680),擢正黄旗蒙古都统。二十一年,调正黄旗满洲都统。二十七年(168
?—1439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译脱欢、托欢。出身绰罗斯家族。顺宁王※马哈木子。额勒伯克汗之外孙。据《蒙古源流》载,原名巴噶木(一说此为其父名),因被东蒙古阿鲁台太师俘为家奴,覆于釜下,故名“脱懽”(
宋时壮族地区重镇。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地。领左江侬峒地思明、思陵、凭祥等州、县、峒八所。外通交趾,内达邕(南宁)、广(广州)。宋廷为监控左江流域土官、镇压当地峒丁,在此置提举峒丁、寨官、寨丁等。元废寨置
即“小如者室韦”(152页)。
藏族部落名。又称加扎隆瓦部落。在青海省兴海县曲什安河南面,东临黄河,西接汪什代海部落,南邻果洛玛沁县。原住黄南同仁县日科隆地方,因与他部纠纷,迁至同德县巴沟一带游牧,驱走阿里克族,据有其地。至解放时已
藏语音译。又作群则。意为“作佛事者”。多为贵族僧侣,是靠向寺院及大堪布等发放布施而取得寺内免差特权者,分错钦(主佛殿)、扎仓及康村三个等级,依布施多少而定。
见“唆鲁和帖尼”(18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