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汗城

忽汗城

渤海国王城。清文献亦作“辉罕城”。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渤海镇东京城。亦为唐置忽汗州都督府、渤海上京龙泉府治所。王城原在“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唐天宝(742—756)中,渤海王大钦茂迁都显州(州治在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子),天宝末移都上京忽汗河(今牡丹江)东,贞元(785—805)时再徙都东京(治所在今吉林省珲春县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大华玙为王还都上京,时约在贞元九年(793)。自此至渤海国亡,上京一直为渤海王都所在。今东京城遗址,为第十一世渤海王大彝震时营建,由外郭城、宫城、王城3部分组成。外郭城呈长方形,长约16公里,中央大道将城分为东西两区。宫城位于外郭城北部中央,长方形,周长3986米,分东、西、北、中心4区。王城在宫城南,相隔一条街,长方形,分中、东、西3区,东、西2区发现10处官署遗址,当为渤海中央统治机构所在。城的布局及宫殿、庙宇的排列,酷似唐长安之缩影。房屋建筑一般是夯土筑基,土坯砌墙,顶铺青瓦(官署和庙宇为绿琉璃瓦)。辽天显元年(926)一月,辽军“夜围忽汗城”,渤海国旋亡。二月,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改忽汗城为※天福城。三年十二月,辽太宗遣东丹国右次相耶律羽之迁东丹民实东平郡(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后升为南京,十三年又改称东京),城内居民被迁一空,宫殿、庙宇毁于烈火。辽以后史籍,有误以今辽阳市为忽汗城、天福城。

猜你喜欢

  • 峨昌

    又称莪昌、蛾昌等。元明时对景颇族、阿昌族先民的称谓,即唐以来之※“寻传蛮”。主要散居于澜沧江上游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带。部分由于接受了附近汉、傣民族的经济文化影响,分化为近代的阿昌族;发展比较落后的

  • 侯莫陈相

    489—571东魏、北齐大臣。代郡人,鲜卑侯莫陈氏(后改陈氏)。北魏第一领民酋长侯莫陈伏颓(一作“社伏颓”)孙,朔州刺史斛古提子。7岁丧父,及长,从高欢起兵。太昌元年(532),以韩陵败尔朱氏战功,封

  • 文祥

    1818—1876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道光进士。咸丰五年(1855),以巡防出身,由员外郎加知府衔,验收海运漕粮有成绩。后官副都统、侍郎。十年(1860),授左翼总兵。时

  • 阿巴岱汗

    明代蒙古外喀尔喀领主。土谢图汗部始祖。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格哷森扎孙,诺诺和(伟征诺颜)长子。万历十五年(1587),至土默特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谒见第三世达赖喇嘛,呈献貂皮、帐幕、币帛、牧畜等数

  • 古北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内阁学士安布禄和侍读学士席密图两人负责建立。该驿道从北京出发,经顺义、密云等县到古北口,然后从古北口经过昭乌达、锡林郭勒两盟9旗到达终点站。9旗即翁

  •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西夏碑刻。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五年(1094)建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大云寺内。碑高2.5米,宽0.9米。碑文两面,阳刻西夏文,碑额篆书,正文楷书28行,行65字;阴刻汉文,碑额篆书,正文楷书26行,行70

  • 扎岭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扎凌山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卫治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右岸沙费斯克附近扎岭山之地。

  • 壳壳

    见“浑脱”(1740页)。

  • 欧里本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兴宗※延庆宫。辽道宗※太和宫下一抹里亦是名。

  • 田应全

    1876—1917辛亥革命时期苗族反清首领。号笏山。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人。苗族。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渡日本留学,肄业宏文学校师范科。为同盟会会员。三十一年(1905)底,因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