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山
山名。辽代属上京道。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西北约10公里。属大兴安岭南段。查干木伦河源头之一。山险林密,契丹皇帝常消暑行猎于此,史不乏载。初称缅山,圣宗爱其奇秀,于太平三年(1023)七月赐名永安山;兴宗景福元年(1031),葬圣宗,于山谷建永庆陵,改山名为庆云。
山名。辽代属上京道。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西北约10公里。属大兴安岭南段。查干木伦河源头之一。山险林密,契丹皇帝常消暑行猎于此,史不乏载。初称缅山,圣宗爱其奇秀,于太平三年(1023)七月赐名永安山;兴宗景福元年(1031),葬圣宗,于山谷建永庆陵,改山名为庆云。
清代前藏地方官员。藏族,光绪十四年(1888),充当东科尔。十六年(1890)补放七品管糌粑第巴。二十年(1894),升补六品噶厦卓尼尔。二十四年(1898),升五品协尔帮。二十八年(1902),晋升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陆得、纳渣、莨峨、他留、他谷、支里等。主要居住于云南省永胜、华坪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蒙古语音译,亦作浑脱木,意为“皮袋”,元代汉文文献又译作革囊壳壳。古代蒙古人用具之一,以牛皮制作。其主要用途是:一,作为渡船,《维西见闻记》:“革囊,不去毛而趸剥羖皮,扎三足,一足嘘气其中,令饱胀,扎
?-737渤海国第二世王。高王※大祚荣嫡子。先天二年(713),受唐封桂娄郡王。开元七年(719)三月,父死,继王位,始立年号仁安。是年八月,受唐封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册府元龟》卷9
古水名。“鲁”,一作“沵”,《北史·勿吉传》亦作太岳鲁水。即今嫩江下游支流洮儿河。勿吉使臣初次至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朝贡北魏,乘船至此水后,舍舟陆行,为勿吉通古代东北重镇和龙西线必经之水。唐代称他(它
元仁宗皇后。又译阿纳失舍里。蒙古弘吉剌氏。生子硕德八刺(英宗)。皇庆二年(1313)三月,册为皇后。以中政院掌宫事。先汗而卒。延祐七年(1320),英宗即位,追尊为皇太后。谥庄懿慈圣皇后。
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伯。原为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后仕越国为大夫。是越王勾践的心腹名臣,处事深谋远虑,有运筹帷幄之才。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越在夫椒被吴所败,勾践被吴军困于会稽(今浙江绍兴),
见“孛端察儿”(991页)。
古族名。属乌蛮系统。据《云南志》载,唐时与施蛮居住在剑、共诸州(今云南省剑川、鹤庆一带),后为南诏所迫,迁往铁桥(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西北,号剑羌。贞元十年(794),南诏王异牟寻虏其王傍弥
古山名。一说为今小兴安岭北端(也有笼统指小兴安岭者);或说是大(内)兴安岭(也有具体指诺敏河南之土库尔山)。南北朝至隋,北室韦绕此山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