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干崖宣抚司

干崖宣抚司

明清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镇西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干崖长官司,以土酋曩欢为副长官,自此三年一贡,不绝于朝。正统六年(1441),升干崖副长官刀怕便为长官。九年(1444),升为宣抚司,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东北旧城,与南甸、陇川两宣抚司合称“三宣”。以刀怕便为宣抚副使。十四年(1449),析干崖地置盏达副长官司。嘉靖三十九年(1560)干崖遭缅侵,宣抚刀怕举附于缅。万历(1573—1620)初,木邦宣慰使罕拔取干崖印付故宣抚刀怕举妻罕氏(罕拔妹)。万历十年(1582),陇川内奸岳风破干崖,夺罕氏印。翌年明将刘綎灭岳风,追印不得,干崖部众遂自相承代。移治今盈江县东北新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干崖仍授宣抚司。民国元年(1912),分设干崖、盏达弹压委员。五年(1916),改设行政委员,隶腾越道。二十一年(1932),改设盈江、莲山设治局,为云南第一殖边督办所辖。现为盈江县。

猜你喜欢

  • 毳帐

    参见“穹庐”(1535页)。

  • 雅塔安嘎

    见“恩克那力纠哈汗”(1871页)。

  • 失必儿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意“林木中百姓”)之一,也作为地名。又作亦必儿—失必儿。一说中世纪的东方人和中国人用以指亚洲东北部的广大地区,相当于今西伯利亚。邻近乞儿吉思等部。居民以狩猎为业

  • 鄂宁

    ?—1770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大学士※鄂尔泰第四子。乾隆举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副都统、侍郎授湖北巡抚,旋调湖南。三十二年,调云南巡抚。任内至普洱(今云南普洱县)办理军务;

  • 黎州安抚司

    见“黎州土百户”(2515页)。

  • 泥利可汗

    ①(?—601) 隋代东突厥贵族。阿史那氏。鞅素特勤子。隋开皇七年(587),阿波可汗大逻便为叶护可汗所擒,族人拥其为汗。九年,隋朝灭陈朝后,曾与大义公主(即北周千金公主)合谋,图反隋,未果。仁寿元年

  • 琼州路安抚司

    元代海南岛最高行政机构。至元十五年(1278)置,治所在琼山(今海口市)。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八年(1291),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天历二年(1329),改乾宁军民安抚司。

  • 乌珍泰

    ?—1838清朝将领。蒙古正红旗人。拜俞特氏。初在乌鲁木齐驻防。嘉庆十三年(1808),由笔帖式补骁骑校。十四年升防御。十五年,升佐领。十八年(1813),迁前锋章京。十九年,迁翼长。二十四年(181

  • 包齐那尔

    蒙古语音译,意为“火枪手”。准噶尔管理军营、枪炮等事务的人。其下设有专管炮的“包沁”。后形成包沁、札哈沁鄂拓克,包沁由三宰桑管辖,约有1000户。

  • 邦泥定国

    西夏国号。景宗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与宋议和,以此国号上书于宋。有人认为是“白上(高)国”的汉译对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