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常峒之战

常峒之战

建国初期广西思恩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和壮族人民痛歼国民党残敌的战斗。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西省城桂林,驻守广西的国民党残部大多窜往山区,企图负隅顽抗。伪县长也率所部由县城逃往偏僻的下南乡,与当地毛南族反动势力勾结,公然挂出伪县政府的招牌。国民党广西保安部队第十团的130人也纠聚于下南。为彻底解放毛南山乡,歼灭残匪,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布置了歼敌计划。11月28日深夜,各路毛南族及壮族武装于上南与下南间的常峒坳口设伏,次日上午十时聚歼敌军,俘敌120余名,敌副团长携随从潜逃。彻底粉碎敌伪妄图在下南建立伪政府、进行武装叛乱的计划。标志毛南山区真正解放。

猜你喜欢

  • 哈拉

    满语音译。女真、满洲人指姓氏。清《吉林外记》:“三姓,又名依兰哈拉。国语依兰,三;哈拉,姓也”。满洲瓜尔佳、富察、佟佳等姓氏,是谓哈拉。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之母,姓喜塔拉,为都督阿古之女,追封为“宣皇后

  • 栋岱青

    ?—1648清初将领。蒙古族。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杜棱郡王逊杜棱弟(一作叔)。天聪六年(1632),为避察哈尔部侵扰,与逊杜棱等率众归后金。随皇太极征察哈尔

  • 白狼

    古族名。东汉初分布于筰都地区(今四川盐源一带)牦牛夷徼外(汉源以西大渡河一带)。源于古羌人,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渊源关系。永平年间(58—75),在益州刺史朱辅的宣抚下,牦牛徼外的白狼、槃木、唐菆等部

  • 喻寒觅零逋

    藏语音译,意为“副整事”或“副整事大相”。吐蕃官名。详见“喻寒波掣逋”(2205页)。

  • 榜实

    即“榜什”(2420页)。

  • 恰特它里土墩墓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霍城县城东北27公里沙尔布拉克乡恰特它里村北。海拔987米,北依科古尔琴山,南临沙尔布拉克河。有墓15座。墓地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200米,偏东一排11座,其中靠北端有4座,封堆高

  • 慕家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环州(今甘肃环县)境。本不受宋朝约束,且常纵火与杀掠宋朝边地居民,又与西夏梁乙埋勾结谋侵宋环州。宋知环州张守约遣兵剿之,擒其首领迎逋及部下36人,余200人逃奔西夏。宋元丰四年(108

  • 熙朝纪政

    清典制书名。因所记不限康熙一朝,后改名《石渠余记》。王庆云(1798—1858,今福建福州市人,字雁汀)撰。6卷。记述清初至道光朝典章制度沿革,计有官制、兵制等87篇。资料主要采取《清实录》、《清会典

  • 按只䚟

    见“野里知吉带”(2046页)。

  • 宕昌羌

    ※西羌的一支。或说为东汉时※钟羌的分支部落且(旦)昌所领部落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分布于今甘肃南部白龙江中上游一带。《北史·宕昌传》载:其族皆以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属。其民以畜牧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