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央语

布央语

我国云南省部分壮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谷拉乡和广南底圩附近的村寨中。说布央语的共约两三千人。除部分老人和小孩外,布央人大都会说汉语西南官话和附近的壮语。谷拉乡俄村的布央语有29个声母和94个韵母。带韵尾时,它的低元音都有长、短的对立,高元音也有短元音和带过渡音的区别,有-i、-u、-щ、-m、-n、-、-p、-t、-k 9个韵尾,它的韵母系统与本语支的普标语和同语族的壮语比较接近;有6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和1个轻声调。布央语除了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外,还有带ma、mə、pa和ta等前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些前缀都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谓语后面,表示数量的修饰成分在中心成分的前面,其他修饰成分多在中心成分的后面;时间状语多在谓语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其他状语在谓语前、后的都有,但否定副词“不”只能放在谓语及其宾语的后面。表示制止或祈求对方不做某事的“别”,则在谓语前面。这点与拉基语和仡佬语不同。布央语除了跟本语群诸语言,如普标、拉基、仡佬等关系比较密切,同源词比较多,彼此都有一套大体相同的基数词外,跟壮、侗诸语言的关系也相当密切,除声、韵、调等语言系统比较接近,从壮语吸收的借词比较多外,布央语还有少量语词跟周围的壮语不同,却与没有什么接触往来的侗水诸语言相同或相似,例如布央语“房屋”叫luok55,与广西中部的拉珈语和广东怀集县的标语相同;“给”叫nak55,与毛南语相同;“舌头”叫e43me44与侗、水等语言相同。普标语等也有类似情形。可见,它们之间语词相同或相似并不完全是接触和扩散的结果。联系到布央人关于其祖先来自广东、广西的传说和广西贵州一些地方与布央有关的地名很多等情况来推断,布央的先民(普标、拉基、仡佬等先民大概也一样)可能源于我国古百越集团中的其他支系,与源于西瓯骆越的壮侗诸族的先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后来他们也逐渐向西迁徙,经过广东、广西等地,最后才到达滇、桂、黔边境地区的。

猜你喜欢

  • 广西土官志

    书名。广西土司志书。1卷。明田汝成(约1503年生,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汉族)撰。内容记述广西壮族土官岑猛、岑璋、赵楷、李寰、黄��之事迹,与※《炎徼纪闻》卷一略同

  • 踏铜桥

    朝鲜族民间游戏之一。亦称踏瓦。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盛行。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农历正月十五日,“村民老弱成群夜出城外,鱼贯伏行,后前相续,连亘不绝。令一幼女子步行其上,左右扶掖,唱喏来

  • ?—公元9年西汉时西南夷鉤町王。夜郎国鉤町(包括今云南广南县境)人。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改汉制,贬鉤町王为侯。邯怨恨,被牂柯大尹周钦(又作歆)诈杀。后三边蛮夷尽反。

  • 凯沙

    珞巴族义都部落杜曲地区首领,抗英法侵略者的志士。清咸丰元年(1851),法国天主教神父噶拉克来到瓦弄,试图从察隅地区进入西藏东南部广大地区传教,随后滞留在察隅地区进行活动,其侵略行径激起珞巴族人民的不

  • 颙琰

    1760—1820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五子。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乾隆间,封嘉亲王,册封为皇太子。时土地高度集中,河患频仍,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流民大量涌现,官吏贪污腐

  • 特满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那木岱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西喇氏。克什特子。初袭伯父克什图牛录章京兼半个前程世职。顺治五年(1648),从征南大将军谭泰征江西叛镇金声桓,数败敌军,复率本固山兵败高总兵3千兵,并同罗什率兵败城内出击之兵

  • 博格达沁古城

    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18公里一草滩中,地名博格达沁。城周约3公里,城基犹存,高约2—3米,为土坯砌筑。城中有古房遗址,为夯筑。城周有大型汉、唐墓葬,出土汉铜镜、包金铁剑、金质龙纹带扣、陶器等。

  • 哈三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哈克三所。永乐四年(1406)二月,木伦河野人首领马儿张等来朝,命以其居地置所。据考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附近。

  • 波冲

    ?—738唐代云南六诏中的越析诏(么些诏)主。辖今宾川至金沙江北的盐边一带。开元二十六年(738),被豪酋张寻求(白族)杀害,南诏主皮逻阁乘机在唐剑南节度使王昱支持下移越析诸部,并越析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