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山林队

山林队

北洋军阀、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强迫鄂伦春族青壮年男子组建的地方武装。初称“山林游击队”或“栖林游击队”,日伪时期改用是名。民国十四年(1925,一作十三年)始建。辛亥革命后,鄂伦春族社会仍沿用清代路佐组织和八旗兵制度,但已非常松弛。北洋军阀为搜索“胡匪”和防止外国“入侵”,利用鄂伦春人娴于跋涉、精于骑射,在路佐组织基础上,于1923年将鄂伦春族青壮年组编“保卫团”,隔一年后改名为“山林游击队”,1932年复改名为“保卫团”。初以一佐编为一队,每队三五十人不等。队的军官由原来鄂伦春族的佐领、领催兼任。先归道尹管辖,后县里也有了节制权力,1931年改属黑河警备司令部。主要任务是巡逻山林,强化治安。队员不脱离生产,即一面巡山,一面狩猎。枪支、马匹和子弹等都由当局发给。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小兴安岭地区后,强制鄂伦春族18—45岁的猎民,以伪旗县为单位编制“山林队”,经常胁迫他们与东北抗日联军作战、偷渡黑龙江侦察苏联情况,使抗日武装蒙受很大损失,也使鄂伦春人遭受极大伤亡。为强化对“山林队”的控制,每队或数队派有一名日本“指导”官,对队员动则训斥、毒打,以至活活打死;还贪婪地掠夺鄂伦春人的贵重猎品,强奸、霸占鄂伦春人的妻女。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压榨,在抗战胜利前夕,部分山林队员反正,配合抗日部队打击日军;有的自发打死打伤日本“指导”官后,加入抗日联军。

猜你喜欢

  • 唐征高丽

    唐对高丽的多次用兵。始于贞观十八年(644),经太宗、高宗两朝,前后持续凡25年。隋亡唐兴,唐高祖下诏与高丽“修好”,一度改变隋与高丽交恶20年的局面。及唐太宗继位,于贞观五年(631)派人前往高丽收

  • 牦牛

    生长于青藏等高原的哺乳类反刍动物。又作髦牛等。藏语称“雅”,野生的为“仲”,为藏族所崇拜的图腾之一,历史传说甚多;已驯化的称“罗尔”,兼有宝贝、珍宝含意。是藏族畜牧业的主要牲畜品种。比一般黄牛体大健壮

  • 海迷失

    ?—1252元定宗※贵由皇后。又作斡兀立海迷失,“斡兀立”实为部名,即斡亦剌氏。部长※忽都合别乞之女。《元史》称三皇后。定宗三年(1248)汗死,称制监国。以先汗窝阔台尝言皇孙失烈门“可以君天下”(《

  • 彭仕端

    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儒猛子。天圣(1023—1032) 初,以兄彭仕汉唆众作乱,受父命杀仕汉。五年(1027),父卒,献名马于宋,宋帝诏还其马,令袭下溪州刺史,赐

  • 清佳砮

    见“清佳努”(2109页)。

  • 武义成功可汗

    见“长寿天亲可汗”(371页)。

  • 纪古滇说集

    书名。又作《纪古滇说原集》、《纪古滇说》、《记古滇说集》等。1卷。宋末元初滇人张道宗著录。书末题成书于南宋咸淳元年(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但书中亦记有咸淳元年以后之事,疑为作者成书后所补或后人所

  • 太上

    南燕慕容超年号。405—410年,凡6年。

  • 经世大典征缅录

    书名。又名《皇元征缅录》、《元朝征缅录》。元人撰,不著姓名。此书出自官府档册,载征缅事。《元史·缅国传》即据此稍有增删。载至元八年(1271)至大德五年(1301)八月事。因作于天历、至顺年间(132

  • 边行纪闻

    书名。亦名《炎徼纪闻》(以白居易诗用《炎徼》泛指西南地区,故名)。明田汝成(约1503—?,字叔禾,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市人)撰。书分4卷。凡14篇,成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作者历官贵州、广西1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