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语官职
契丹建国后,官制分北、南,分治契丹本族与汉、渤海等族。其官称,除大量袭用汉官外,亦保留了部分契丹本语的官称。总汇见下表。详况分见诸条。
契丹语名称 | 相当汉职 (或职司) | 出 处 |
于越 | 建国前,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仅次可汗。建国后, 实权被削,成最高荣誉衔,“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 《辽史·太祖纪》、《百 官志》 |
林牙 | 翰林学士 | 《辽史·百官志》、《嘉 祐杂志》 |
夷离堇(夷离巾、移里 堇) | 军事首领 犹 “刺史” | 《辽史·国语解》 《契丹国志》 |
夷离毕 (移离毕) | “参闻国政” “执政官” “参知政事” “视刑部”、 “掌刑狱” 前后有异、 前为 “参知政事”、 后掌刑政 | 宋授 《行程录》 《梦溪笔谈》 《契丹国志》 《辽史·百官志》 《辽史·国语解》 |
惕隐 (梯里巳) | 宗正、 掌皇族政教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详稳(相温、详温、襄 昆、 桑昆、 想昆) | 将军。 其官职高低随机构有所不同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令稳 | 阿保机开国,除迭剌、乙室两部,更“诸部夷离堇 为令稳。”统和十四年 (996), 更名 “节度使” | 《辽史·圣宗纪》、《营 卫志》 |
挞马 | 扈从官, 执侍卫 | 《辽史·景宗纪》、《国 语解》 |
舍利 (沙里) | 郎君、 员外郎 | 《辽史·国语解》 |
常衮 (敞稳) | 皇族帐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敌烈麻都 | 掌礼官 | 《辽史·国语解》 |
阿札割只(阿札豁只) | 执掌不详, 一说为决狱官 | 《辽史·百官志》 |
楚古 | 掌北面讯囚 | 《辽史·国语解》 |
梅里 | 贵戚官, 执掌不详, 常委以使者 | 《辽史·国语解》 《新五代史·唐本纪》 |
秃里 (吐里) | 执掌不详, 为奚六部之官 | 《辽史·萧拔剌传》 |
乌鲁古 (乌鲁骨) | 群牧官 | 《辽史·国语解》、《金 史·百官志》 |
扫稳脱朵 | 群牧官 | 《金史·百官志》 |
拽剌 (曳剌、 移剌) | 军官。 分执巡警、 禁卫、 掌旗鼓之务 | 《武溪集 · 契丹官 仪》、 《辽史·百官 志》、 《国语解》 |
剋 | 统军官 | 《辽史·国语解》 |
选底 | 掌狱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世烛 | 侍中 | 《辽史·太宗纪》、《国 语解》 |
猜你喜欢
昭怀太子
见“耶律濬”(1305页)。
透伦玛路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作“透欧玛路”。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地区。据说鄂伦春人过去供奉的几十种神中,其地位最高,能统治诸神。家家都供。它既能保护人畜平安,也可保佑多捕猎物,故凡人、马有病或
瑞洵
清朝官员。原藉蒙古,隶满洲正黄旗。姓博尔济吉特氏。字景苏,号觉迟、井苏。光绪元年(1875)举人。十二年(1886),进士,累官侍讲学士、科布多参赞大臣。著有《散木居奏稿》25卷,《犬羊集》1卷续编1
兀答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乌塔里卫,并说清代有乌塔里山,在墨尔根城(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南160里。
秦州茶马司
明代茶马交易官署名。宋代已有之。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洪武五年(1372)置。初设司令1员,正六品;司丞1员,正七品。十五年(1382),分别改称大使、副使。以其距边境远,加以私茶盛行,不便互市,三十年
韩有献
?—1684绰号羊胡子。清康熙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琼山县人。黎族。康熙十六年(1677),曾与琼山县黎族首领那义、那嘎等聚众反抗官府。翌年失败后,带领部分群众转入深山,积蓄力量,伺机再起。二十年(1
嘎丁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尕旦寺,藏语称“孜苏莽嘎丁图登乃勒楞”,意为“孜苏莽之具喜佛教定胜洲”。在青海囊谦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建,奉宁玛派,原名“彭措热顶楞”,意为“圆满永固洲”。清顺治九年(165
贝子
清爵位名。※“固山贝子”的省称。本为贝勒的复数,后与贝勒成为清代两个不同等级的爵号。清崇德元年(1636),※宗室中创制九等封爵,第四等即固山贝子。顺治十年(1653),宗室爵位增列为12等,其位次退
吐谷浑西迁
西晋咸宁、太康年间(275—289),辽东、辽西鲜卑各部为争夺牲畜、牧场,斗争激烈。鲜卑首领慕容廆异母兄吐谷浑自其父涉归分得1700户(一作700户),与廆分地而居。父死,廆代领部落。吐谷浑部与廆部马
特古斯
?—1740清朝将领。蒙古族。扎赉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固山贝子纳逊长子。初授三等台吉。康熙四十二年(1703),袭札萨克固山贝子。五十六年(1717),与都统穆尔赛赴阿尔泰备御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策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