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文

壮文

我国壮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早在南宋时期,壮族地区民间就流传着一种“方块壮字”或叫“土俗字”。这种字是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使用范围不广,也无统一规范,壮族民众多使用汉文。1955年创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方案》(草案),经过两年试验推行,于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推行。1982年对原方案进行了部分修改。现在正在广西壮族地区推行。壮文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以武鸣语音为标准音。采用26个拉丁字母。声母表示法:单纯辅音用一个字母表示;腭化和唇化辅音用双字母或3字母形式表示;带先喉塞音成分的浊辅音,舌面鼻辅音和舌根鼻辅音也用双字母形式表示。壮文的韵母有108个。由元音字母或元音字母加韵尾构成。壮文有6个元音字母即a、o、e、i、u、w,壮文舒声韵的韵尾有-i、—u、—w、—m、—n、—ng。促声韵韵尾有—p、—t、—k,依调类分高音组(第7调)和低音组(第8调)两类,在高音组用字母—p、—t、—k表示,在低音组用字母—b、—d、—g表示。6个舒声调类,除第1 (24)调不标外,其余5个调分别用z、j、x、q、h5个字母依次表示第2 (21)调、第3 (55)调、第4 (42)调、第5 (35)调、第6 (33)调。

猜你喜欢

  • 扎巴僧格

    1283—1349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红帽系始祖。藏族。属旺古家族。因修炼气功能单衣御寒,故又名旺古热巴(意为“旺古单衣师”)。《青史》作“昌古”。有时又称多丹扎巴僧格。13岁随洛垂查巴受近事戒。1

  • 木忽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瑚埒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合林河流域。

  • 会同

    辽太宗嗣圣皇帝耶律德光年号。938—947年,凡10年。

  • 随缺箭丁

    参见“随丁”(2134页)。

  • 堂帖

    辽代官吏的临时任命状。辽代对契丹人和汉人实行两元的统治方法。皇帝平时不居首都,一年四季各有※捺钵。契丹人的事务,皇帝于驻跸处就地办理。汉人的事务,用皇帝的名义委中书省在首都代行。除拜官吏第一步则止行堂

  • ①哈萨克等族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特殊阶层。为执法人员,负责处理民刑案件。原大多出自富裕平民家庭,由选举产生。其人必须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熟悉哈萨克习惯法,善于处理各种诉讼案件,佐部落头目管理牧民。最

  • 堪布

    藏语音译,意为“师傅”。原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和寺院主持者名称。原系喇嘛教中主持授戒者的职称,后成为当权僧侣的专称和政府官职名。有寺院住持堪布(略似内地寺院方丈)如扎仓堪布;达赖、班禅、萨迦法王等人的内侍

  • 忽都不丁

    ?—1258西辽人。起儿漫首任忽都鲁汗※八刺黑侄。后随八剌黑投蒙古。1235年,叔卒,自袭其职。以蒙古国窝阔台汗(太宗)令八剌黑子鲁克那丁袭职,奉诏入朝任职。1251年,蒙哥汗(宪宗)即位,受委任为起

  • 石祗

    ?—351十六国时期后赵末代皇帝。350—351年在位。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石鉴弟。初封新兴王,镇襄国(今河北邢台)。青龙元年(349),以武德王石闵(冉闵)独揽朝

  • 锡克沁千佛洞

    见“西克辛佛教寺院”(7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