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塞巴桑波抱提

塞巴桑波抱提

传说中原始时代普米族的氏族首领。是普米人智慧的化身。聪明能干,传说他教人们用高山上的“被尼”(一种青苔)遮身,用细藤串树皮、树叶护体。为改变巢居穴处的状况,教人们用树枝搭窝棚,上覆茅草,普米语称“迁里”。因“迁里”仅能避雨,却难挡风,又教人们挖地为窖,上覆草顶,以保暖,成为半地窖式的住房,叫“罗加”。还教人垒石为墙,上盖树枝茅草为顶,称“琴真”。

猜你喜欢

  • 俄罗斯族

    中国少数民族名。旧称“归化族”。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及乌鲁木齐等地,少数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前总人口有19000余,多数为19世纪后陆续从俄国迁入。因与新疆各族人民长期共处,遂发展为中

  • 俟利

    南北朝时期柔然、高车之官号。有时以“俟利莫何”之称出现。由贵族担任,职位世袭,领有部众,地位在俟利发、吐豆发之下,承担军政事务,柔然可汗常命其出使他国。高车与柔然关系密切,曾被柔然征服和统治,故官号相

  • 李思摩

    即“阿史那思摩”(1233页)。

  • 库尔班·艾里·哈力德

    1846—1913新疆塔塔尔族诗人、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出生于阿亚古斯河(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境内)畔,长于哈萨克中玉兹。年轻时就读于俄国塞米巴拉丁斯克经文学校,受过良好教育,精通突厥语和中亚各民族语言,

  • 畏兀儿

    古族名。又作委兀、伟兀、外兀、委吾、辉和尔等。为元、明两代关于“维吾尔”一词的不同音译。其先世为回纥。参见“维吾尔族”(2144页)。

  • 吐谷浑道

    丝绸之路东段支线。因自吐谷浑都城伏俟城始发,并经吐谷浑居地,故名。见“青海道”(1280页)。

  • 南海郡

    岭南古郡名。秦始皇平定岭南越地后于三十三年(前214)置。以任嚣为郡尉。治所番禺(今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滃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包括广东大部分地区。为南越人聚居地。始皇建郡后,

  • 阿史那步真

    ?—666唐朝突厥族将领。西突厥※室点密可汗五世孙。贞观六年(632),对族弟※阿史那弥射受唐册封为奚利邲咄陆可汗不满,杀弥射弟侄20余人,自立为咄陆可汗,据弥射属地,部众不服,多叛离。十三年(639

  • 黄可经

    清永淳十三屯壮族人民抗租首领。广西永淳县那决屯望阜村人。壮族。道光末年,永淳一带壮族地区地主对佃农肆意盘剥,民情激愤。咸丰元年(1851),与杨隆盛、陆锦钦等结盟拜会,竖旗聚众,倡议抗租,提出“一县土

  • 马鞭禁忌

    蒙古习俗。凡蒙古人骑马,皆随身携带马鞭,其俗不得将其带入居室或指人,否则即被认为对主人蛮横和有敌意。亦不得以鞭打来袭的家犬,因此举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此俗由来已久,西方旅行家普兰诺·迦宾尼《蒙古行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