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河卫
见“答喇河卫”(2240页)。
见“答喇河卫”(2240页)。
?—1769清代武官。索伦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从征伊犁,因功授协领。后从征缅甸,收复孟拱、孟养,染瘴卒于军。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始置于明。治所位于今湖北利川县境内。清初因明制。康熙四年(1665),黄天奇为安抚使。以子楚昌折节力学,有时名,后受命袭职。因重视发展文化教育,颇著成就。雍正十三年(1735)
参见“回回司天监”(784页)。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独石口蒙古驿站道上的蒙古站。也是元、明两朝的旧驿站。从独石口120里至该站,230里至额楞站。设马50匹,站户50家。康熙三十五年(1696),昭莫多之役,康熙帝进军曾经过此站。
我国云南少数彝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分布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和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的部分村庄中。普标人口不多,在国内约300余人,在越南仅150多人,他们大都会说
唐时对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周围乌蛮六部落的总称。“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名称诸书所载不尽相同,一般多取《蛮书》、《新唐书》作:蒙巂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上半及漾濞、永平一部分)、施浪诏(今洱源
西夏仁宗李仁孝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元、明时期对仫佬族先民的称谓。主要分布于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相邻地区以及贵州南部。由古代西瓯、骆越、僚、伶的一部分发展而来。保持“从母不从父”的传统习惯,血缘组织结构牢固。从事农业生产,推行封建制
见“塔吾克勒汗”(2162页)。
?—1643清初将领。蒙古族。瓦三氏。初为察哈尔部林丹汗护卫。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兵败西行后,率所属40余户渡哈屯河归附后金,隶蒙古镶白旗,授游击世职。崇德三年(1638),随军征明,屡胜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