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论昊勃极烈
见“昃勃极烈”(1408页)。
见“昃勃极烈”(1408页)。
见“阿悉结”(1216页)。
?—1732清朝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德济布长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与弟朋素克喇布坦率属众归清。三十年(1691),参加多伦诺尔会盟,授札萨克一等台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西域传》。《隋书》作诃咄。《大唐西域记》作珂咄罗。《新唐书·地理志》作骨咄施。《册府元龟》作骨吐。或译胡塔梁。大业十一年(615)向隋遣使贡献。龙朔元年(661)唐以骨咄施沃沙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老昆令公果直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闸撒。是宫下尚有一闸撒名“僧隐令公果直”。
1911—1992中国现代契丹女真史专家。河北省乐亭县人,字玉书。193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工作,专攻辽金史。1939年任研究员。1940年被借聘到内
新疆维吾尔族文化娱乐活动。又称麦西来普、麦西乃普、麦西热甫。阿拉伯语,意谓“集会”、“聚会”。一般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先由若干人发起,邀集十余人或数十人参加。各人自带食物,聚于郊外或某地,一起唱歌
即“马步”(156页)。
蒙藏学校学生创办的刊物。1933年,由陈绍武等在北平蒙古学生的号召影响下创刊。最初以蒙文发行,为月刊,约10期,后改为蒙汉合璧。汉文铅印,蒙文石印,16开。社址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中央政治学校分校(蒙藏
即“清朝通志”(2112页)。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辖。是为总管旗。位于张家口外,东接察哈尔正白旗,西邻察哈尔正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