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厦

噶厦

藏语音译,意为“发布命令的机关”。旧译“噶厦公所”或“噶沙公所”,即原西藏地方政府。清乾隆十六年(1751),※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乱被平定后,清廷废除原封郡王、贝子辨理藏事的制度,改设噶厦,由※噶伦(三品官)4人(3俗1僧)主持,下设仲益(秘书)2人、传达官4人、侍卫4人、埃仲(公差)2人,组成西藏僧俗农奴主阶级专政的统治机构,秉承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意旨,共同处理西藏地方事务,遂成定制。下置※仔康(又作锱康,审计处)和※译仓(秘书处)两个机构,及诸勒空(办事机构),分别管理不同事务。1959年3月,解散,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

猜你喜欢

  • 外相

    唐吐蕃主管外事之职官。为“纰论”之意译。详见“纰论”(1265页)。

  • 忽迷思

    见“马湩” (159页)。

  • 班玛

    县名。在青海果洛州东南部,东南邻四川阿坝、壤塘、色达,西北连果洛州达日、久治两县。被称为果洛藏族之“老家”,果洛部众皆在此追寻其祖先的踪迹。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时外来藏族农民纷至瑶史德、尼沙尔果、青木达

  • 道行究竟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清末经学大师马复初著。2卷。约同治二年(1863)成书。复初,字德新,云南大理人。回族。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学通儒、佛、道、伊斯兰四教。本书借用儒佛道三教之哲理

  • 德康巴·罗桑拉丹

    1683—1766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生于阿米吉白山赛康静修院附近之采尔甫。10岁从大禅师根敦德勒受戒出家。康熙三十五年(1696),入夏琼寺讲经院,聆听圣哲热洛巴讲授教程。18岁于塔尔寺立宗辩

  • 高南容

    渤海王国大臣。仕于大嵩璘和大元瑜为王时。唐元和四年(日本大同四年,809),康王大嵩璘死,元瑜继位,奉命以和部少卿兼和干苑使、开国子身份至日告哀并聘问。时逢日平城天皇丧,嵯峨天皇嗣立。翌年(日本弘仁元

  • 乌林答泰欲

    金朝大臣。女真族。乌林答氏。太宗天会五年(1127)。败宋将李成于淄州(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后随军伐宋,为前锋,破王善军20万,克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降旁近5县。复与拔离速、耶律马五等追袭宋帝于杨

  • 杨鼐

    明代白族学者。号敬庵。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人。弘治二年(1489)中举人,官至黄州府(治今湖北黄冈县)通判,为官以精明惠爱见称。致仕后,归故里40余年,闭户研读经史,手不释卷,颇受乡人爱戴,寿百

  • 罗桑益西

    1663—1737即五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嘉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索朗旺扎之子。4岁被迎至扎什伦布寺坐床,拜格西罗丹为师。10岁能写作。16岁到拉萨,承五世达赖罗桑

  • 波玛

    藏语音译,意为“租税”。原西藏地方政府时代的地租和畜租。在农区收取定额租的土地称“波欣”。经营方式有:领主将小※谿卡或大片零散的领地交给属下大差巴经营;或小领主将其所属谿卡被迫让给大领主经营;这两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