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
见“阿旺洛锥嘉措”(1245页)。
见“阿旺洛锥嘉措”(1245页)。
见“牯脏头”(1665页)。
西夏文译佛经。汉文译者佚名。西夏文译者题款载为大明皇帝和皇太后御译,是为惠宗及其母梁氏皇太后。木刻梵夹本。计107面,每面6行,行17字。后有发愿文12面,为元皇庆元年(1312)作。除记述佛教在东土
春秋时吴国王室。吴王寿梦第四子。亦称公子札,受封延陵(今江苏常州)。在兄弟中因其最贤,深受寿梦喜爱,欲立为太子。不受,谦让长兄诸樊。寿梦临终前遗言,日后王位兄弟相继。后其三兄余昧病卒,理应继位,不受,
见“博木博果尔”(2153页)。
1231—1281元朝将领。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蒙古汪古部人。巩昌府便宜都总帅※汪世显第四子。初从兄德臣出征,为裨将,以功晋便宜都总帅府参议。宪宗三年(1253),为元帅,率部屯田白水。八年,
地名。指今山西原平县、忻县之间平川。晋怀帝永嘉四年(310),铁弗匈奴刘虎为晋并州刺史刘琨及鲜卑拓跋郁律所败,收余众,西渡河,居其地。北魏拓跋氏于其地置肆卢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秀容郡,秀容
见“怀仁可汗”(1117页)。
土司名。古僰国地,唐戎州。贞观(627—649)初,徙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宋升为州,属东川路,后易名叙州,治所在登高山。元至元十二年(1275),郭汉杰以城归附。翌年,立安抚司,未几,以山城毁
近代河湟事件起事者之一。甘肃临夏人。回族。历任马仲英部旅长、副师长等职。1934年4月攻灭和田“伊斯兰王国”,同年7月代马仲英率所部驻和田。1937年举兵反盛世才,失败后逃往印度。后投马步芳,解放后组
?—1385明代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称“吴面儿”。贵州黎平县兰洞人。侗族。出身贫苦。洪武十一年(1378),率当地侗、苗、汉各族人民在兰洞起义,反抗土官和流官的双重压迫,直捣靖州,在零陵、九里岗一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