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嘉木样吉美旺波

嘉木样吉美旺波

1728—1791

拉卜楞寺嘉木样二世活佛。名又作恭却吉美旺波。属东氏家族。其父阿旺南木杰为甘南尖扎地区长官。生于尖扎囊热之色康。6岁出家,7岁随伯父东科尔活佛听法,13岁受沙弥戒。后广学佛典。16岁被迎入拉卜楞寺,被确认为第二辈嘉木样活佛。22岁随章嘉瑞贝多吉受比丘戒。25岁赴拉萨,入哲蚌寺果芒扎仓,随达赖、班禅等学习佛典,西藏地方政府称其为“俱善阐教诺门罕”。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返拉卜楞寺,次年任法台。受乾隆帝封为“扶法禅师班智达额尔德尼诺门罕呼图克图”。36岁任佑宁寺法台,38岁任塔尔寺法台。61岁任夏琼寺法台。先后任四寺之法台,声望甚高。三十三年(1768),应蒙古鄂尔多斯王之请,于次年赴东蒙49旗讲经传法,并取道北京,从章嘉仁波切学《五次第明灯》。其功绩在于将拉卜楞寺扩建成一座完整的大寺,将原80根柱之大经堂扩建为140根柱的建筑、可容3千僧侣同时诵经;以施主身份创建近40座属寺;创建著名的弥勒殿和弥勒佛像;健全僧侣学经制度,建立和完备诸学院;二次赴藏,广集诸寺之珍贵书籍达万余部,致使拉卜楞寺以藏书之富著称。五十六年(1791),从夏琼寺返拉卜楞寺途中,于甘都圆寂,灵骨被迎回拉卜楞寺,建塔供奉。著有嘉木样谢贝多吉传、章嘉瑞贝多吉传及六世班禅传。另有甘丹教史及教派大宝鬘史等。

猜你喜欢

  • 不里阿耳靴

    蒙古传统靴的一种。源于13世纪的蒙元时期,蒙古族利用不里阿耳人在伏尔加河畔制造的皮革(俗称俄罗斯皮)做成蒙古式靴子。皮革原料主要是马皮,少数是狼皮、鱼皮等。靴头尖而上翘,靴筒高而宽大,内可套裹腿毡、毡

  • 完颜允济

    即“完颜永济”(1151页)。

  • 明里也赤哥

    蒙古国开国功臣之一。又译蒙力克、蔑里也赤哥。晃豁坛部人。察刺合子。《史集》称其为铁木真(成吉思汗)母※月伦的后夫,故被铁木真称为“额赤格”(意为“父”),汉籍无徵。初与父俱事铁木真父也速该。宋乾道六年

  • 实怜答里

    见“失怜答里”(591页)。

  • 马寿清

    1814—1902清末伊斯兰教经师。字仁山,云南普洱人。回族。出身宗教世家。幼承家学。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到陕西渭城求学。学成后,在渭城米家庄讲学。曾参加同治元年(1862)陕西回民起义,失败

  • 瓦剌

    明代对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总称。由蒙元时期斡亦剌后裔及吸收其他部落发展而成。初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一带。北邻乞儿吉思,西南连别失八里、哈密,东接鞑靼。主要经营畜牧业,兼营

  • 断腕皇后

    见“述律平”(1348页)。

  • 肃州互市

    清雍乾年间与准噶尔部的互市。始于雍正六年(1728)。初仅为贡外携货贸易。贸易额一般在数千两至万余两白银。乾隆四年(1739),准噶尔、喀尔喀两部勘分牧界后,因噶尔丹策零奏请,清廷准其商队每4年定期至

  • 阿济斯和卓

    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又译阿喇斯、厄集斯、阿斯呼济。维吾尔族。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散秩大臣阿喇纳招抚吐鲁番时,遁喀喇沙尔(今焉耆)。雍正三年(1725),清军退居哈密后,被策妄阿

  • 班禅三世

    见“恩萨·罗桑顿珠”(18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