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沙和卓
参见“喀申和卓”(2206页)。
参见“喀申和卓”(2206页)。
1389—?明代西藏地方官员。又称热丹袞桑帕、江孜法王袞桑帕、大德大司徒法王袞桑帕。藏族。属穆氏族中之迦支系(后称夏喀哇族)。先世原居今甘孜之邓柯(丹玛)一带,后移居后藏年楚河流域翁喀恩莫龙,成为江孜
①西域古城名。见明《边政考》:在土力苦址(今新疆温宿县东南铁林格)西北百里,3城相连,周环山水。《清朝续文献通考》云:阿克苏旧城,不用砖石,就高崖陂陀,削以为墙,联属3城,皆周里许。中城有东西南3门。
美国传教士德门内擅杀藏民事件。宣统三年(1911),美国传教士德门内游历至巴塘,复欲赴云南,因其护照未载有赴云南事,四川省嘱令其回川,盐井营官劝之不听,谓领事不能管其事,坚欲赴滇。营官不得已为其备驮牛
藏传佛教最高学位名。又作“班智达”、“班弥怛”。是梵语。对精通大小五明(大五明:声明、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小五明:诗、词、韵、历算、戏曲),和精通佛教经典者,始授以此学位。《元史》载八思巴学富五
元少数民族地区军政机构。隶云南行省。辖境包括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西昌专区部分地区。统建昌、德昌、会川(今四川会理南)三路和柏兴府(今四川盐源)。司治建昌路(今西昌)。境内少数民族主要为彝族。
德昂族吹奏乐器之一。流行于云南陇川、镇康等地。用一凹形葫芦,将其上端开一吹口,下端挖一洞,安装长短竹管各一,并在长竹管口安上铜簧片,放于葫芦内,在竹管正面刻7孔,调节音韵即成。音质清脆,多在歌舞和※串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阿喇布坦(一称丹津阿喇布坦)初与噶尔丹同牧于科布多。康熙四十一年(1702),率众归清,封多罗郡王。四十二年建旗,授札萨克。初驻牧推河。雍正九年(1731),因惧噶尔丹策零侵袭,迁
见“贡差”(993页)。
见“耶律敌鲁”(1318页)。
解放前夕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地方武装。“车佛南宁澜”系指车里(今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佛海(勐海)、南峤(今勐海县之勐遮)、宁江(今云南澜沧和勐海的部分地区)及澜沧。1946年冬,进步民主人士刘昆府(石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