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汗国

古汗国名。指重建的东突厥汗国。唐永淳元年(682),东突厥汗国※颉利可汗之疏属阿史那※骨咄禄集突厥旧部入总材山,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自称颉跌利施可汗,累年扰唐,并东击契丹、鞑靼,北征九姓铁勒。集众5000余,于垂拱(685—688)年间建牙郁都斤山(又作于都斤山,今杭爱山支脉),又在黑沙城建南牙,重建汗庭,为东突厥中兴,学者们亦称之为突厥第二汗国,或后汗国。天授二年(691),骨础禄病卒,其弟※默啜可汗(691—716)及后继※毗伽可汗(716—734)在位时为汗国兴盛时期。开元二十二年(734),毗伽可汗被毒害,汗族内讧。拔悉密、回纥、葛逻禄诸部乘机独立,于天宝元年(742)联兵攻杀后突厥汗※骨咄禄叶护,推拔悉密首领为颉跌施可汗。唐支持拔悉密等3部联兵攻※乌苏米施可汗。三年(744),乌苏米施可汗死于兵乱,突厥残部拥其弟为※白眉可汗。次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攻杀白眉可汗,后突厥汗国亡。突厥各部大多归附回纥,一部分南迁灵武(今宁夏灵武县)、丰州(今内蒙古临河县);另一部分迁中亚,后世在阿富汗建哥疾宁王朝,在中亚建塞尔柱克突厥王朝及乌斯曼突厥王朝。

附:后突厥可汗世系

猜你喜欢

  • 奢旁

    唐初南诏始祖,即舍庞。见“蒙舍庞”(2328页)。

  • 和硕特南左翼末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群科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罗卜藏察罕附罗卜藏丹津叛清,旋又悔罪降。三年(1725),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

  • 吉格木德丹金扎木苏

    清代著名蒙医。锡林郭勒盟东苏尼特旗人。20世纪初,以藏文著《观音之喜》(藏文名《佟瓦嘎吉德》),全书194页,主要介绍诊断知识,兼论单味药的性能及临床各科疾病常用的验方。1974年译成蒙文出版,书名《

  • 夷俗记

    书名。亦名《北虏风俗》。明朝兵部尚书萧大亨著。成书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书前有作者自序,正文由匹配、生育、分家、治奸、治盗、听讼、葬埋、崇佛、待宾、尊师、耕猎、食用、帽衣、敬上、禁忌、牧养、习尚

  • 东魏孝静帝

    见“元善见”(238页)。

  • 阐化王

    明朝授予西藏帕木竹巴地方政教首领的封号。洪武(1368—1398)初,遣使招谕卫藏,令举元故官赴京授职。帕木竹巴地方元故灌顶国师章阳沙加监藏“为番推服”,明廷准其一仍旧职,并赐玉印、彩币。六年(137

  • 烧饭

    流行于契丹、女真、蒙古民族中的祭祀习俗。即祭毕将祭祀所用酒食烧掉。契丹称烧饭日作“热节”。《契丹国志》称:皇帝“既死,则设大穹庐,铸金为像,朔望节辰忌日,辄致祭,筑台高丈余,以盆焚食,谓之烧饭。”女真

  • 兀鲁罕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呼尔哈河卫。永乐六年(1408)三月,暖暖河等处女真野人首领普速等12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答罕山等8卫同时设立,以普速等为指挥、千户。清代有呼尔哈河

  • 莫洪?

    ?—990首次见于史籍的南丹州土官。今广西南丹人。壮族。北宋开宝七年(974),北宋刚刚统一岭南,即遣使要求内附,自称刺史。九年,复进贡于宋,求赐牌印,宋刻印予之,太平兴国五年(980),又贡银百两。

  • 札萨克图汗部

    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以汗号得名。成吉思汗十九世孙赉瑚尔为喀尔喀左翼长,称汗,明末传子素巴第,始称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并称三汗。清崇德三年(1638),其部谋掠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