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史二官

史二官

明代蒙古兀良哈三卫属部首领。简称史二。蒙古族。原驻牧于宣府(今河北宣化)塞外,与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俺答汗长子辛爱黄台吉为邻,互相仇杀。嘉靖(1522—1566)中,率部投明朝,被安置于龙门所(在今河北赤城东)附近驻牧。常出入蒙古诸部,将其内情通告明方,多得明朝抚赏,“月有米,岁大赏凡一,小抚凡三”。日久,“畜产颇多”。隆庆(1567—1572)中,与俺答弟昆都力哈(老把都)互相盗马仇杀。万历十八年(1590)因明朝抚赏不继,率部投其岳父赶兔(即安兔、噶勒图,为俺答孙),与明军时起冲突。十九年,顺义王扯力克从宁夏塞外东归土默特部,翌年与三娘子同将其逮送明方处置。明朝怀柔之,仍安置于龙门所驻牧。

猜你喜欢

  • 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哈”、或“山客”等。史书上称“畬民”、“畲客”或“峯民”、“峯客”。畲,音she(奢),意指刀耕火种或巢居的民族。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5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

  • 参合陂之战

    北魏与后燕的一次战役。北魏建国后,势力逐渐强大,欲摆脱后燕鲜卑慕容氏的控制,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五月,后燕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率兵8万,自五原

  • 金永昌

    见“阿拉坦敖其尔”(1243页)。

  • 比妓

    即“妣吉”(1260页)。

  • 陶思图城堡

    西夏遗址。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陶思图村东北黄河南岸。城略呈方形,边长78米,宽73米。夯土筑成,基宽4米,高1.5米。西、南各有一门,门宽6米。城堡保存完整。出土文物有陶、瓷器片、瓦片等

  • 阿优

    ①珞巴族家长奴隶制家庭中奴隶对蓄奴主妇的尊称。又作阿腰,珞巴语音译,原意为“奶奶”,转意为“女主人”。 ②崩尼部落古时血亲“类别式”亲属制,即对母系氏族女性的一概称谓,意为“奶奶”。 ③崩尼部落人对岳

  • 稽侯珊

    见“呼韩邪单于”(1391页)。

  • 陶针

    壮族民间传统医术。亦称“瓷针”。流行于广西壮族民间。主治外感伤风、腰脊背痛、急性痧症等,男女老少均可使用,尤多用于治疗儿科脐风、夜啼、伤食、疳症、虚羸、腹痛等症。施术时,先将破陶瓷碗片置于清水中洗净,

  • 使鹿部

    清代对外兴安岭南、黑龙江北、东至库页岛的部分鄂温克、鄂伦春等族的称呼。以驯鹿作乘载工具,故名。主要指今鄂伦春族的一支——奇勒尔人,据《黑龙江志稿》,居鄂伦春族分布区的东部,皆以狩猎为生。今居额尔古纳河

  • 努山

    ?—1658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札库塔氏。世居噶哈社璧之鄂里噶山。塔克都第三子。初管牛录章京事,天命年间,每有征战,多受令统噶布什贤(前锋)探哨。授为噶布什贤章京。天聪六年(1632),从太宗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