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华夏

华夏

中国汉民族先民的称谓,也是中国的国家和地名的称谓。最早,“华”和“”分用,“华”含“荣”意,《说文》:“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又含“华山”地名之意,章太炎说:“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又含以“花”为图腾的族称,林惠祥说:“‘华’为图腾名称,意即‘花族’”。“”含人类之意,《说文》:“夏为中国之人”。又含“”之意,《尚书》孔颖达正义说:“夏者训大也,中国有礼义文章光华之大。”“华夏”连用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十三经注疏》)系指中国地名。后来“华夏”、“诸夏”、“华”、“”等混用,虽然也用于地名,但更多已用于族名。相传远古传说时代的黄帝族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族与炎帝族结成了部落联盟,由黄河流域向南方发展,与羌人、夷人、戎人、狄人、苗人、蛮人互相融合,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到了夏、商、周时期,夏人、商人和周人与戎、狄、蛮、夷如北方的鬼方、猃狁,南方的三苗、楚荆,江淮一带的庸、卢、彭、濮、巴、蜀、微等许多族的一部分或大部分,通过杂居、通婚、联盟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互相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华夏族形成的时间有多种见解,分别有原始社会、商代中期、西周中期、东周初期、春秋时期或战国时期等说。华夏族又经过发展,融合了更多的民族后,于汉代演变成为汉族。

猜你喜欢

  • 玛本

    唐吐蕃官名。藏语音译,意为“军官”,即“军事长官”,或译作“武官”。为吐蕃“七官”之一。职能是“与敌人搏斗,以锐利武器镇摄敌方,使我方取胜”。从《德乌佛教史》看,吐蕃“五如”之“如本”(翼长)同时身兼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翼中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莫霍尔特里,接本部中右旗界;西至哈喇陀罗海,接本部右翼末旗界;南至察罕诺尔,接军台及瀚海界;北至察罕诺尔齐特呼拉,接本部右翼末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始任札萨克多

  • 金册

    ①清政府赐予达赖、班禅等的金属册文。顺治十年(1653),五世达赖进京朝觐,于代噶接受册封,其册文刻于金制之叶片(呈长方形)上,各叶片间以金环连接,诸片可折叠,谓之“金册”。此后,历世达赖受册封,均有

  • 图鲁拜琥

    ①见“图鲁博罗特”(1438页)。②见“固始汗”(1431页)。

  • 白纳查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温克、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山神爷”。亦译作“白那恰”。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达斡尔族地区。旧时,诸民族的猎民和放木排者均信仰和祭祀。认为,山中的一切野兽由它管

  • 嵬名山

    又名赵怀顺。西夏宗室。党项羌族。毅宗时官左厢绥州监军,因与毅宗李谅祚有隙,宋将种谔乘间诱降。拱化五年(1067)先收降其弟嵬名夷山,继赂其从吏李文喜,率军猝围其帐,被迫降宋朝。后受种谔派遣率新附百余人

  • 鸡腿坛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其形细长似鸡腿,故名。有的上下器径近似,有的上粗下细。一般为直口,短颈,溜肩,平底。是盛水或奶的容器,反映了契丹的游牧生活。

  • 哈少甫

    1856—1935近代金石书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名麐,字少夫,别署观津。江苏南京人。回族。幼家贫,弃学经商,自学金石书画鉴别之术,在上海经营古董,遍游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各地,广交文人雅士,与

  • 金献祖纯烈定昭皇帝

    见“绥可”(1970页)。

  • 军机章京

    俗称“小军机”(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