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拉哈卫,并说清代拉哈河在汪清边门内。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拉哈卫,并说清代拉哈河在汪清边门内。
即清代六部等衙门所设的“员外郎”。参见“一齐下喇哈番”(1页)。
藏语音译,意为“佐相”。汉称“大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村寨的统治者,世袭贵族。多是为土司开拓疆土有功者的后裔,或依附于土司的某地统治者,可参加土司的各级管理机构,如“涅巴会议”,经严格选择可任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
即《滇案条约》或《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二年(1876),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以英人马嘉理在云南腾越被杀一案向总理衙门提出种种无理要求,遭驳斥,遂与俄公使密商英俄分
见“毗伽可汗”(1649页)。
清朝将领。甘肃张掖人。回族。其先本新疆回部人。康熙(1662—1722)末,从军征吐鲁番。雍正(1723—1735)初,从征西藏,随安西镇总兵孙继宗攻青海蒙古和硕特部贵族罗卜藏丹津,降台吉33,以功授
新疆三区革命期间建立的政权。三区指伊犁、塔城、阿尔泰(阿山)三个地区。1944年9月,巩哈县(今尼勒克县)牧民首先发动起义,拉开三区革命序幕。11月7日,伊犁爆发革命。12日成立所谓“东土耳其斯坦人民
土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青海互助县龙王山一带。每年夏历三月至六月,由巫师推算决定会期。源自明洪武年间“龙王显灵”庇佑土族牧民的传说。节日早晨人们先至广福寺点灯焚香,顶礼膜拜,请出龙神轿杆、护法神箭,然后组
渤海国第三世王大钦茂的谥号。取意于其人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继位后,偃武修文,使渤海区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皆得到迅速发展,一生以“文治”著称。钦茂于唐贞元九年(793,一作十年)死后,其国未报请唐
元代傣族土司。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置路。地在柔远路正西,东隔麓川。治所即今云南德宏州盈江县东北旧城。,隶金齿宣抚司,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