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贡监生

八旗贡监生

清代八旗中贡生和监生的联称(也可解为八旗贡入国子监的肄业生)。(1)贡生:各省学政于府、州、县学,取其生员而贡于朝廷之称。分为五贡,即:岁贡(以廪生在学年久者挨次推贡)、恩贡(逢“恩诏”之年选贡)、拔贡(于廪生、增广生、附生中拔萃奇才以贡)、优贡(例在学政三年任满前举优进贡一次),附贡(乡试时名登“附榜”者,可以不经考试而直接贡入太学肄业)。五贡之外,有例贡(即捐纳贡生)。※八旗生员,各学政照成例以贡于朝廷,初期皆以归入国子监肄业,后有所变更。定例:京城八旗满洲、蒙古一年二贡,汉军一年一贡;盛京满洲、蒙古三年一贡,汉军五年一贡;各省驻防,均五年一贡。旗内成例不一,是为“岁贡”。康熙十年(1671),准许八旗生员通行选拔,满洲、蒙古每旗二名,汉军每旗一名等,皆贡入监中肄业,是为“拔贡”。乾隆元年(1736)定,贡生经廷试后列于一二等者,予以直接录用;列在三等者方以归监肄业。(2)监生,分恩监、荫监等。由八旗汉文官学生、算学满汉肄业生考取者,“恩赐”监生,是为“恩监”;宗室、※觉罗、八旗官员、包衣佐领下大员,俱准照例给予荫生,一体入监读书,是为“荫监”,分恩荫、难荫。八旗贡生入监者与其恩监、荫监诸生,与在监汉民生同,通谓之国子监生。八旗贡监生,因居址近便无需住宿,多以分编于“外班”肄业。学期短者半年(难荫生是),长则三年,期满应铨选者分别咨部,不应铨选者咨回本旗、宗人府。宗室、觉罗中荫生,皆属不应铨选者。

猜你喜欢

  • 恩长

    ?—1816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姓觉罗察氏。闽浙总督、礼部尚书钟育子。乾隆三十年(1765),捐员外郎,选盛京户部。五十一年(1786),累官湖南按察使。五十八年(1793),以失察属县捕役诬良毙

  • 苏克素护河部

    见“苏克苏护河部”(1009页)。

  • 赭面国

    吐蕃之别称,又称赤面国。因吐蕃妇女喜以赭色涂面,故名。藏文称作“夏森冬玛坚”,意为“食肉赤面者”,其地称“食肉赤面者之地”。此俗流传内地,唐女效仿之。白居易诗云:“元知妆梳君记起,髻椎面赭非华风”,记

  • 马可波罗行纪

    书名。一作《东方见闻录》。中世纪西方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意大利威尼斯人)著。1271年,作者随父、叔携罗马教皇信件东来,1275年到达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

  • 狯胡

    古族名。初见于晋太康(280—289)中。一说为西迁匈奴之一支,与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相近,分布于伊塞克湖周围。史称其兵“便弓马,善矛矟,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索为羂,策马掷人,多有中者。”前秦建

  • 完颜衮

    ?—1153金宗室、大臣。本名梧桐。女真族。完颜氏。辽王※完颜宗干子,※海陵王弟。皇统七年(1147),为左副点检,转都点检。九年(1149),为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白城)牧,改左宣徽使。海陵王篡位

  • 斡耳朵

    见“斡鲁朵”(2426页)。

  • 全庆

    ?—1882清朝大臣。字小汀。满洲正白旗人。叶赫那拉氏。尚书那清安之子。道光九年(182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历侍读学士、少詹事、詹事、大理寺卿。二十一年(1841),授头等侍卫,充古

  • 上三旗

    清代满洲八旗组织的序列。居下五旗之前。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为加强对八旗的控制,重新调整八旗次序,定镶黄、正黄、正白诸旗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警卫宫禁,由皇帝亲自控制;

  • 桑孔语

    我国自称桑孔的哈尼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境内的部分村寨,使用人口约2000左右。以景洪县的桑孔语为例。语音特点:有24个单辅音。塞音、塞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