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倭里罕之乱

倭里罕之乱

清代咸丰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倭里罕,又称倭里罕和卓,倭里罕条勒,为张格尔弟巴布顶之子。咸丰(1851—1861)初年以前,曾多次伙同卡塔条勒(迈买的明)、铁完库里和卓等煽动叛乱,均以失败告终。咸丰七年(1857),在浩罕封建主和南疆阿斯图阿尔图什庄大阿訇密尔爱玛提支持下,又发起叛乱。五月十四日,倭里罕率随从30余人,伪装成商人,先夺取喀浪圭卡伦。次日凌晨,又暗结喀什噶尔(今喀什)无业浩罕人,于南门外放火,攻占“回城”。寻一面遣兵猛攻喀什噶尔汉城,一面分兵进军英吉沙尔。时因沙俄利用塔城人民火烧沙俄贸易圈事件向清廷实行军事讹诈,伊犁无力给南疆多派援军,守城清军处于守势。叛军势益猖獗,复遣人往攻叶尔羌(今莎车),又筑堤坝堵水灌喀什噶尔汉城。清军英勇奋战,屡挫叛军。清廷遣领队大臣锡拉那前往应援。援军在叶尔羌头台大败叛军,毙敌700余,生擒40余,缴获抬炮6尊,鸟枪30余支。叛军因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倭里罕知大势已失,八月三日率残众逃出卡外。所掠财物共装40余驮马和1000余驮驼。它是继张格尔事件后又一大规模暴乱。在其占领喀什噶尔时期,横征暴敛,大肆掠夺,任意草菅人命,至以杀人为乐,使南疆地区又遭受一次重大浩劫。

猜你喜欢

  • 脱罗黑

    蒙古族的白毡。蒙古语音译。始见于《蒙古秘史》。蒙古族尚白,故以白毡为尊贵,用于典礼和祭祀。大汗即位时,众人奉大汗夫妇于白毡上,欢呼叩拜,如贵由、海山等即位,均坐于白毡上。乃蛮部的塔阳汗祭祀王罕时,将其

  • 约霍普

    ?—1828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张格尔和卓表兄。道光六年(1826),从张格尔窜犯喀什噶尔,枪伤清协办大臣舒尔哈善。寻受张格尔命,率兵2千余人,陷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

  • 孝治

    五代后唐时南诏大长和国肃文太上皇帝郑仁旻年号。约在926年。仅1年。

  • 福圣承道

    西夏毅宗李谅祚年号。1053—1056年,凡4年。

  • 何遗

    越人。后仕汉,受封驰义侯。元鼎五年(前112)秋,汉武帝兴师伐南越,受诏发夜郎兵下牂牁江会番禺,佐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平南越,因且兰君不愿出兵远行,与其众反,故未能率兵甲抵番禺伐越。后南越平,

  • 曷苏馆

    ①辽朝对熟女真的异称。一称曷苏馆路女直、合素衮部女直、合素女直、苏馆。曷苏馆,一作曷速馆、合苏款、合苏馆,清改作哈斯罕、合思罕,女真语(满语)“藩离”(屏障、拱卫、门墙)的意思。来源于黑水靺鞨。阿保机

  • 瓜步山

    山名。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埠山。南临大江,南北朝时为鲜卑与汉族统治者争夺的军事要地。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大举攻宋,率军至此,凿山为盘道,设毡殿,隔江威胁宋都建康(今南京)。同

  • 勒卜什

    即“勒布什”(1985页)。

  • 甘丹墀巴

    藏传佛教(喇嘛教)僧职名。藏语音译,意为“甘丹寺座主”或“日丹住持”(方丈),又称“甘丹法王”,蒙古语作“噶勒锡呼图”。高僧宗喀巴在甘丹寺法座继承者的专称。在格鲁派(黄教)中其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和班禅

  • 赤驹

    蒙古国勋戚。又译赤窟、赤渠、赤古、赤苦。孛思忽儿弘吉剌氏。※按陈那颜长子。与父随从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因功封千户长。尚铁木真第三女郓国公主秃满伦,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