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族

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或“”。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区和湖北西南一带。人口2514014 (1990年)。其分布以贵州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剑河、镇远、玉屏,湖南新晃、通道和广西三江、龙胜等地最为集中。由古代百越的一部分发展而来。宋代称“仡伶”或“”,明清代以“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称呼,或泛称为苗。解放后用现名。隋唐以前建有郡县,唐在部分地方设羁縻统治,但仍处于“千人团哗,百人合款,纷纷籍籍不相兼统,徒以盟诅要约,终无法制相縻”的农村公社组织状态。北宋时以诚州、徽州大姓首领杨蕴为首相继内附。宋设土司制度统治,延续至清代。宋时封建生产关系已经成熟,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但至近代仍保留浓厚氏族制度残余。村寨之间建立以地缘为纽带的联盟组织“”,在维护社会秩序、抵御外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操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方言之间差别不大。喜歌舞,有多种歌舞艺术形式,尤以“侗族大歌”、侗戏和芦笙舞著名。善建筑,村前后多建有供行人避雨纳凉的风雨桥、凉亭,村内有鼓楼,作集会娱乐用。技艺高超,形式优美,风格独特。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善于在稻田中养鱼。其居地盛产林木,经济作物丰富。喜食酸味食品,以油茶、鱼生、腌鱼为待客佳品。服色尚青,明清以前“椎髻插雉尾,卉衣”。居屋为干栏式建筑。行歌坐月是传统择偶社交活动,婚后不落夫家。有春节、清明、八月十五等节日。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尤以女神祖先撤姆(圣母)为圣。富于反抗精神,不断掀起反对封建压迫剥削的斗争。明洪武年间(1368—1398)的吴勉、林宽起义和清咸同年间的各路起义,均给予封建统治沉重打击。解放后建立3个自治县,与其他民族联合建立2个自治县。

猜你喜欢

  • 阿禾必

    宋末元初云南元江“罗槃甸”主。哈尼族。元至元十二年(1275)冬,元军进军哈尼族首领统治中心罗槃城(元江),率众坚守城垣抵抗,并屡拒元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招抚。后赛典赤率军亲临城下,迫于形势,“乃举

  • 段宝

    ?—1381元末明初云南大理第十一代总管。亦称信苴宝。白族。大理人。※段功(信苴功)子。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1364,一作二十六年),父被梁王诱杀于鄯阐(今昆明)通济桥。翌年,为众所立(一说于明洪武元

  • 捕喝

    西域古地名。见《大唐西域记》,唐称中安国。《魏书·西域传》称忸密。《隋书·西域传》称安国。《新唐书·西域传》一作布豁。《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不花剌,同书《太祖本纪》作卜哈儿,《察罕传》作孛哈里。《元朝

  • 合掌胁侍菩萨像

    亦称合掌露齿菩萨像。典型辽代佛教塑像。现藏于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辽代佛教塑像突破一般佛像的静寂、肃穆之风,以形象生动、亲切感人、极富生活气息而著称,在我国艺术史上占重要地位,是像为辽塑代表作

  • 奥纯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亦作奥屯。分布于统门水(今图们江)和浑蠢水(今珲春河)两河流域。曾受乌伦部留可、诈都诱,举兵反完颜部,被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降附,统一于女真族中。以部为姓氏。

  • 杨崇祖

    南北朝时期阴平国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广香孙,※杨炅子。齐建武二年十二月(496年初),父卒。次年正月,受齐封为假节、督沙州军事、征虏将军、平羌校尉、沙州刺史、阴平王。卒于梁天监元

  • 僜语音译。解放前僜人社会中的奴隶。约占总人口的1%。主要来源于购买、债务和奴产子等。为主人承担田间和家务劳动。一般与主人同住一个长屋中,吃穿无甚大差别。经允许可为自己经营小片土地和饲养少量禽畜。但人身

  • 阿敦达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阿敦”意为“牧群、马群”,“达”意为“头目”、“首领”,即是管马群的头目,汉译“牧长”。是太仆寺、上驷院及旗王府所置的官员,掌放牧、繁衍、训练马匹等事。从六品。

  • 额墨根乌巴什

    ?—1772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沙克都尔扎布次子巴图之孙。初随渥巴锡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率所属400余户约2000余人随渥巴锡汗东返祖邦,受清廷封固山

  • 刘直力鞮

    ?—391?晋代铁弗匈奴首领之一。名又作“力俟提”、“右地代”。※刘卫辰子。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受父命围攻贺兰部,迫其首领贺讷归降北魏。闻魏王拓跋珪引兵来援,退走。次年,出棝杨塞,攻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