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仁钦桑布

仁钦桑布

958—1055

宋初吐蕃高僧。生于古格地区之农旺日丹纳(今属西藏阿里地区)。传为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之尤日尤扎族之后裔。13岁从益西桑布出家为僧。吐蕃王族益西约(即天喇嘛)为在阿里振兴佛教,曾派其与26名吐蕃人赴天竺(今印度,一说赴迦湿弥罗)学法。曾三次赴印(一说迦湿弥罗),在迦罗哇日城受到婆罗门大德鼓励。后至森迪,随班哲达夏罗达嘎拉哇玛听译瑜伽修习法。复依班钦那若巴、嘎玛拉古巴达及孜纳密达拉等佛学家听法。前后师事75位班哲达学法。精通梵文,博览佛典,精修佛教显密经论。后益西约赞普将新建之托林寺赠其作为道场及修行译经之所,曾先后翻译了法相乘、四续部、般若部、瑜伽部及集密等大量佛经及声明,因明正量学及医学等,被誉为大译师。所译佛经被佛家称作新密咒,影响深远。吐蕃王朝崩溃后佛教能在阿里地区弘扬,其功居首。托林寺内四续部坛城神众之佛像壁画即由其主持而成,部分遗迹今存。所译《医学八支》及有关宣讲传授,深受吐蕃赞普尊敬,被奉为赞普之上师,将布让(今普兰)的寺院驻场地赐给他。98岁圆寂。

猜你喜欢

  • 云南小乘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流行于云南德宏、保山等地。为部分傣族、布朗族、德昂族所信奉。其特征是可杀牲和饲养鸡、猪。僧侣分为帕(沙弥)、都(比丘)、祜巴(都统长老)、沙密(沙门统长老)、僧伽罗阁(僧主长

  • 兴隆笙

    元代蒙古宫廷乐器。亦作兴龙笙。犹今之风琴。《元史·礼乐志》及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均有记载。元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4),西域回回进献一笙,但有声无律。后由元廷玉宸乐院判官郑秀“考音律,分定清

  • 仁蚌·南喀杰岑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15世纪人。属杰族,或称格族。《西藏王臣记》载,其先祖历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内相,赤松德赞时执法大臣。至其父格·释迦明该族已历20代。初依附帕木竹巴政权阐化王查巴杰岑,先后任西藏

  • 苗防备览杂识

    书名。清代溆浦严如煜撰。1卷。以《苗防备览》书首13幅图与一些资料合刻而成,内有《抚苗录》(附沿边营汛路程)及《新抚苗寨路程》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 元或

    ?—530北魏宗室。本名亮,字仕明,后改名或,字文若。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临淮王昌之子。宣武帝元恪时,承父爵为济南王。有才学,少与从兄安丰王元延明、中山王元熙并以宗室博古文学齐名。

  • 龙童保

    ?—1513明正德年间苗民暴动首领。铜仁(今贵州铜仁)人。苗族。正德六年(1511),与湖广镇溪(今湖南吉首)※龙麻阳率镇筸五寨、平头、乌罗(今贵州松桃西南)等处苗民起事。得土官李椿、龙真支援,抗击明

  • 越里

    见“遥里”(2370页)。

  • 温慎

    即“许兀慎”(921页)。

  • 段素英

    ?—1009宋代云南大理国第六世国王。白族。大理人。段素顺子。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父卒,继王位。翌年改年号广明。其后,又先后改元明应、明圣、明德(一作明统,诸书不一)、明治。至道元年(995),

  • 成汉武帝

    见“李雄”(10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