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兰木伦河

乌兰木伦河

①青海大通河上游的蒙古语名称。意为“红河”。《清史稿·地理志·青海和硕特部》载:“大通河源出青海西北阿木尼尼库山南诺尔,东南流,曰乌兰木伦河”。汉魏以前为古羌族居住区。两晋、隋、唐时期为吐谷浑居牧地,其后为吐蕃控制。明代,撒里畏兀儿族(今裕固族)入居该地。嘉靖二十二年(1543),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兵入青海,在该河的巴彦尼库地方败撒里畏兀儿部落,强征贡赋,俺答汗亦在战斗中负伤。三十七年(1558),俺答汗再次入青海,败畏兀特及撒里畏兀儿部落,并留其子丙兔居青海,该地区遂被青海土默特分部控制。崇祯五年(1632),喀尔喀蒙古领主朝克图台吉(却图汗)入青海,占领该地。十年(1637),固始汗率和硕特部入青海,擒杀却图汗,该地区遂成为和硕特部的居牧区。今设海北藏族自治州。 ②陕西窟野河上游的蒙古语名称。意为“红河”。宋、元、明时期汉文史籍称作屈野川,清代称紫河。当地蒙古族一直称之为乌兰木伦。源出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流,经神木,注入黄河。明正统(1436—1449)以前,在明朝辖区内。“土木事变”后,一度为瓦剌也先占据。成化六年(1470),西蒙古野乜克力部的霤加思兰、亦思马因、亦不剌等入居该地。明朝将防线内移,沿神木至榆林一线修筑长城,河套地区处于东蒙古右翼控制之下。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败亦不剌等,将该地区封予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作为鄂尔多斯万户的世袭领地。明末被后金征服,入清朝版图,属伊克昭盟。今其上游属内蒙古伊克昭盟,下游属陕西省神木县。

猜你喜欢

  • 毛纺工艺局

    内蒙古早期的纺织业。由归绥兵备道胡孚宸于1905年创办。设于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从将军、副都统、台府筹银4千两,商股1千两为资本,以官商合办方式经营。雇佣50余手工匠人,以手工操作木织机,生

  • 完颜斡鲁古

    ?—1122金宗室、开国功臣。亦作斡里古。女真族。完颜氏。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从阿骨打伐辽,与阿鲁抚谕斡忽、急赛西路系辽籍女真人,击斩辽节度使挞不野,降斡忽、急赛两路。击杀辽都统实娄于咸州西

  • 克尔木齐石人及墓葬

    1965年发现于新疆阿勒泰县城西南约12公里处。有石人、墓葬数十处。墓葬分两种:一为单棺葬,棺前立石人像;二为双棺葬,有矩形石垣,长宽约数十米,石棺在垣内,左右对称,石人立于垣前。石人一般为1个,也有

  • 益希桑珠

    见“次噶俄仁巴”(882页)。

  • 完颜王祥

    见“耶律王祥”(1307页)。

  • 乌什尔

    见“乌守尔”(334页)。

  • 慕容涉归

    ?—283西晋时辽东鲜卑慕容部首领。又作奕洛韩、慕容奕洛干。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左贤王※木延之子,※慕容廆及※吐谷浑之父。附于晋,数从征讨,以功拜鲜卑单于,自棘城迁邑于辽东之北(

  • 西南夷改流记

    滇黔川桂四省改土归流纪事本末。2篇。清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汉族)撰。内容首次对西南四省少数民族进行分类,认为西南所有少数民族归纳起来可分为“苗”、“蛮”二种:“无君长、不相统

  • 岭镇荣

    ?—1918清末民初四川大凉山土官。彝族。彝姓森子,名乌郭。※岭承恩堂孙。岭承恩死后,因二子先夭,由镇荣继袭呷洛暖带密(今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土游击、越嶲邛部长官司、西昌河东长官司、西昌河西土千总

  • 铁伐氏

    见“铁弗氏”(18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