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主格黎

主格黎

古代蒙古萨满教祭祀习俗。古蒙古语音译,意为“以竿悬肉祭天”。据《蒙古秘史》记载,早在成吉思汗的第十世祖孛端察儿(蒙古孛儿只斤氏始祖)以前就流行此习俗。祭祀时,全氏族的成员会聚在一起,将牲畜(或野兽)连成一串的头、气管、心肺肝(古蒙古语称为“只勒都”)悬挂在竿上祭天。一说把牲畜(或野兽)的皮子连同头、蹄剥在一起悬在竿上作供品。凡在“主黎格”祭典中被除名者,即被逐出本氏族之外。明朝后期,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蒙古,排斥萨满教,改革风俗,禁止“血祭”,此风俗也渐消失。但在信仰萨满教的达斡尔、女真(满族)等民族中仍然存在,清代称之为“祭堂子”。清朝北京神宁宫中,还有神竿供品。

猜你喜欢

  • 兀速

    即“乌斯”(330页)。

  • 涓奴部

    见“消奴部”(1933页)。

  • 马麟

    1873—1945近代西北军阀。字勋臣。甘肃临夏癿藏人。回族。马海宴之次子。降清后,任西军哨官。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赴京抗击八国联军,辛丑和议后,随西军回师西北,驻巴燕戎格厅孔巴镇,升为旗官。辛

  • 宣化府

    西夏官署名。掌管境内吐蕃、回鹘等民族机构。西夏建国后在吐蕃、回鹘集中居住的河西走廊中部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置镇夷郡,并设此机构以绥抚各族人民。

  • 西买日

    土族语音译,意为“炒面盒”、“供献品”。土族民间交际风俗。流行于今青海互助地区。约源自元、明时期。土族招待贵宾时,桌上摆一长宽各约20厘米的彩绘木盒(亦有用圆形木盒的),内装炒面,上装饰酥油花,顶端置

  • 绰尔河

    河流名。嫩江支流。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发源大兴安岭之噶尔碧鄂博山山麓,东南会小水细流,与右岸之扎伊河、哈巴奇河、托钦河合,横断札赉物旗北部中央,折向东流入嫩江。全长576公里。河底多砂砾,两岸有杨榆柳等

  • 倒儠匠

    见“倒喇”(1887页)。

  • 桓州

    渤海王国置。为西京鸭渌府所辖4州之一,领桓都、神乡、淇水3县,州治故址皆认为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境(一说在西通沟,或说即集安镇高句骊国国内城旧址)。史称渤海著名物产之一的“九都之李”(“九”为“丸”字之误

  • 宇文招

    ?—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豆卢突。周文帝※宇文泰子。史称“幼聪颖,博涉群书,好属文。学庾信体,词多轻艳。”西魏恭帝三年(556),封正平郡公,邑1千户。武成元年(5

  • 苏朗

    ?—1674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乌梁海氏。喀喇沁宰桑之后裔。崇德二年(1637),率众归清,授牛录章京世职。管喀喇沁牛录事,兼任甲喇章京。三年,随军征明,至北京。六年(1641),从征明,围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