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珠尔

丹珠尔

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藏语音译,“丹”为“丹觉”之简称,意为“”或“经论”,“珠尔”意为“翻译”,总意为“一切经论的译文”,又称“付藏”,通称“论部”。内容均为后人对佛经的各种论述或注疏等。以纳唐新版(即颇罗鼐时所刻印者)为例,总计收集论述15类,224函,约3400种。其中赞颂类1函64种;咒释类86函,2640种;般若类16函,40种;中观类17函,152种;经疏类18函,40种;瑜伽类18函,66种;小乘类29函,62种;本生类3函半,8种;杂撰类半函,41种;因明类21函,66种;声明类2函,28种;医明类5函,7种;巧明类半函,25种;世论类半函,12种;西藏撰述及补遗类13函,123种。另附目录1函,1种。从分类看,藏文大藏经全藏并非单一佛经文献,还包括多种学科论著。西藏之显教推崇大乘龙树、无著三家。而龙树本论七十空性与中观并重。汉译本大藏经仅存中观。佛护、月称对中观之注疏,陈那,法称对世亲之业承论述,为汉译本大藏经中所不传或一无所闻,至于密乘仪轨解疏之属,汉译本大藏经所缺尤甚。以汉藏《丹珠尔》相比,汉译本仅为藏译本的八分之一。主要原因系西藏大藏经多为晚世之书,故收书多而广。而龙树、无著及法称之说,流行于中唐以后。各种版本的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所含卷数及文种,在大类方面基本相近,但具体文种及编目次序又有所不同。如北京版(雍正二年),为180出,699部。德格版(乾隆九年)为223帙(函),3559部。在编排次序上,卓尼版《丹珠尔》以明学为首,与布顿、五曲达赖时所编《丹珠尔》经传统次序不同。目前所见主要只有北京、德格、卓尼、纳塘四种版本。参见“藏文大藏经”(2573页)。

猜你喜欢

  • 元熙

    ①汉(匈奴)刘渊年号。304—308年,凡5年。②(?—520)北魏宗室。字真兴。中山王※元英子。有文才,好结才学之士。初为秘书郎。延昌二年(513),袭封中山王。时其岳父领军于忠执政,故岁中骤迁。累

  • 会章

    清宗室、大臣。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理藩院尚书※延煦之子。光绪二年(1876)进士,累官理藩院侍郎。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维新失败后,在朝汉官罹法网者众。其秉公直谏,独奏论刑狱贵持其平,不

  • 墨洼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四川红原县境内,东、南邻松潘县,西连阿坝,北接若尔盖。属纯牧区。原为西康北部章谷(今炉县)和色达附近小部落,游牧于墨柯河一带,故名墨洼(西康藏民称麦巴)。土官南木洛,因抢劫事与邻近部落屡

  • 兔丝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记载,夏历正月第一个“卯日为兔日。缫绵丝谓之兔丝,佩而禳灾”。俗以为用“绵丝”纺线织出的布做衣服,可使人

  • 讹勃啰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官监军。永安二年(1099)七月,赴野砦巡视,闻赤羊川首领赏啰讹乞欲投宋,宋知环州种朴派兵迎接,遂率千余骑追击赏啰讹乞等,为种朴所败,与部将泪丁讹遇、

  • 谙版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谙版”意为“大”,“勃极烈”意为“官”,合为“大官”之意。《金史·国语解》谓:“官之尊且贵者”。收国元年(1115)七月,完颜阿骨打废女真部落联盟制,设谙版、国论、阿买、昃

  • 有段石锛

    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一种典型石制工具。多为长方扁形(有一小部分为柱状),一面斜削为刃口,背面中部隆起,有一道横脊和浅沟。便于捆缚在有曲叉的木柄上,形如小锹,作砍掘之用。福建、广东、江西、浙江、江苏、

  • 主巴袁雷传

    书名。又称《主巴庆喜妙传》。作者主巴袁嘎雷贝班党,简称主巴袁雷(1455—1529)。作者属藏传佛教噶举派主巴葛举支派,为该派中主巴支派三颠僧之一主嫩(意为主巴颠狂者)。实际指其放荡不羁、语出狂言、性

  • 金顺

    ?—1885清朝将领。字和甫。满洲镶蓝旗(一说镶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咸丰初年,从僧格林沁征山东、湖广捻军,从驻防兵升骁骑校,赏戴花翎,赐“巴图鲁”名号,以佐领补用。十年(1860),克太湖,擢协领

  • 和林等处行中书省

    见“岭北等处行中书省”(13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