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道
即栈道。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水经·沔水注》引)又古时复道亦称阁道。《史记·留侯世家》:“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裴骃集解:“如淳曰: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韦昭云:阁道。”
即栈道。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水经·沔水注》引)又古时复道亦称阁道。《史记·留侯世家》:“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裴骃集解:“如淳曰: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韦昭云:阁道。”
官署名。北魏置,隶太仆。南朝梁、陈亦置,隶尚书省驾部。北齐、隋迄唐宋,皆属太仆寺,置令、丞,掌诸杂车及驯驭之法。唐代下置府一员、史二员、曲事四员、掌固六员、驭士一百七十五员。宋代仅存其名而无具体职掌。
水塘名。在唐江南道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北二里苕溪灌注处。开成时,刺史杨汉公开以灌田。因开塘时得蒲帆,故名。
①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左传》哀公十年(前485):晋赵鞅帅师伐齐,“取犁及辕”,即此。西汉置瑗县。②车的部件名。车前驾牲畜的直木。安阳殷墟出土的马车,为双轮,方形车厢,独辕,辕后端与车轴相
837—908唐临淮(今江苏盱眙北)人,家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东),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咸通进士。为商州、宣歙观察使王凝幕僚。入为殿中侍御史,表授光禄寺主簿。广明元年(880),召为礼部员
两次鸦片战争中的三次战役。(1)清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1841.5)靖逆将军奕山等抵广州,四月一日(5.21)以水陆军夜袭英舰。四日英军反攻,陷泥城、四方炮台。七日向广州城内轰击。奕山惧,于城头竖白旗
?—1649明末清初陕西榆林人。世为明将。崇祯末为大同总兵,降李自成。旋降清,率部攻大顺军。顺治五年(1648),据大同叛清,自称大将军,连下山西十余州县。次年,遭清军围攻,为部将杨振威所杀。
?—前556春秋时夷潍(今山东高密)人。齐国大夫。晏婴之父。事顷公、灵公。灵公时受命筑东阳城(今山东临朐东),以逼莱国。灵公十五年(前567),齐灭莱,莱君奔棠邑(今山东平度东南)。他奉命率师灭棠邑,
?—505南朝齐、梁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惠续。宋武帝族侄。以与褚渊善,得免齐高帝大诛宋宗室之难。齐明帝时,从萧遥欣镇江陵,为长史。密奏遥欣有叛意,明帝命他为益州刺史以据遥欣上游。治蜀严酷,赵续伯
地名。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北。《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三年(426),谢晦起兵,“引魏南蛮校尉王慧龙为援。慧龙帅众一万拔思陵戍,进围项城,闻晦败,乃退”,即此。
战国时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代。燕昭王时入燕,任亚卿,辅助昭 王 治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以上将军率燕、赵、魏、韩、秦五国联军大败齐军。后率燕军独进,先后下齐城邑七十多座,攻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