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大将军
官名。北宋置,为武散官,从二品。元丰五年(1082)罢。
官名。北宋置,为武散官,从二品。元丰五年(1082)罢。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东、西分属辽宁建平和凌源。年代约在公元前3600年。1983年开始发掘。发现一处半地穴式建筑遗迹,由一座多室主体建筑和一座单室建筑组成,壁面涂画红
即“虎尔喀河”。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明永乐七年(1409)置。此前明太祖、成祖曾遣行人邢枢等三至奴儿干,招抚当地各女真部落。永乐二年(1404)设奴儿干卫。七年,奴儿干首领忽剌冬奴来朝,请设元帅府。随置奴儿干都指
917—982北宋唐州方城(今属河南)人,字子丰。初为牙校,后周显德中隶赵匡胤帐下。宋初,授武德使、知秦州。历枢密承旨,荆南巡检使、知军府事。乾德二年(964),为枢密副使,以凤州路行营前军都监伐蜀。
?—1918湖北荆门人,字良轩。初入湖北将弁学堂,后充新军督队官,曾参加组织日知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后被捕入狱。次年因病保释出狱后,在四川、东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后,任
?—1350又译别里怯不花。元蒙古燕只斤氏,字大用。丞相阿忽台之子。幼侍明宗于藩邸,后入国子学。英宗时为怀远大将军、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后历官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宣徽使、御史大夫、知经筵事、中书平章、
官名。北魏置,掌执千牛刀,扈卫侍从。北齐时属领左右府,六品。隋属左、右领左右府,各十二人,正六品。东宫亦置,属左、右内率,员八人,正七品。隋炀帝时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此职亦改称“千牛左右”
战国时人。楚国封君。为楚顷襄王近臣。封邑在夏(今湖北武汉东南)。大夫庄辛曾言于楚顷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见《战国策·楚策四》。
官名。(1)周代置,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亦置,掌教诲公之子弟及卿大夫子弟。亦省称为“公族”。(2)十六国后赵置,掌管朝官的士族居宅及其他事务。
东汉武陵蛮精夫(即汉语渠帅)。廪君种,即古巴人后裔。建武初,势力渐强,凭险扩土。曾在武溪战败并追歼汉军万余人。建武二十四年(48),在临沅(今湖南桃源、常德)挫败汉将马成。次年,又自充道(今湖南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