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里宣慰司
习称西双版纳宣慰司。原为元至元中所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傣族第八世召片领刀坎降服,改置车里军民府,十七年复改置军民宣慰使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按傣族传统,下辖十二个版纳。治今云南景洪市东南曼景兰。天顺二年(1458)改移治今景洪市,嘉靖十七年(1538)又移治景洪市东北小孟养。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析江内六版纳归普尔府管辖,江外六版纳仍归宣慰司管理。乾隆元年(1736)宣慰司及所辖江外六版纳土司,分属思茅厅与普洱县。
习称西双版纳宣慰司。原为元至元中所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傣族第八世召片领刀坎降服,改置车里军民府,十七年复改置军民宣慰使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按傣族传统,下辖十二个版纳。治今云南景洪市东南曼景兰。天顺二年(1458)改移治今景洪市,嘉靖十七年(1538)又移治景洪市东北小孟养。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析江内六版纳归普尔府管辖,江外六版纳仍归宣慰司管理。乾隆元年(1736)宣慰司及所辖江外六版纳土司,分属思茅厅与普洱县。
官署名。元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英宗至治二年(1322),丞相拜住奏请设宗仁卫,收赎被卖到民间为奴的蒙古子女。因诸王之乱而没入官府的亦乞列思部民一百户与所收蒙古子女通三千户,并匠户二千,归隶宗仁卫,置
①春秋、战国国名。春秋末白狄的一支鲜虞人所建。也称鲜虞。都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武公(约前414年即位)时徙都顾(今河北定州市)。前406年为魏文侯所灭,约于前380年复国,桓公时徙都灵寿(今灵寿县西北)
一名淮堰。南朝梁天监中,武帝欲壅塞淮水以灌魏寿阳(今安徽寿县),筑堰南起浮山(今五河县东浮山,北临淮河),北抵巉石山(在浮山对岸,今潼河山)。天监十三年(514)冬,发军民二十万,从两岸起筑,因淮流湍
西汉置。治今内蒙古乌审旗北。为上郡北部都尉治。东汉废。
518—576南朝陈巴山新建(今江西崇仁西南)人,字仲昭。梁末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众,败景将于庆于新淦(今江西新干)。元帝授为超猛将军,领新淦县令。太平元年(556)为高州刺史。击败广州刺史萧勃之进攻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颂万等人在武昌创办。招收年在十二岁至二十二岁子弟入学肆业,内课生与外课生各二十四人。课程有英法语言文字及经义、舆地、掌故、艺文、算数、图绘。内课生学习年限为一至三年不
明时王斌年号(1457)。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兵部职方司、练兵处考功科归并设立。掌陆军官佐之补官任职,八旗、绿营员弁之叙功、议过等项事宜。辖考绩、策勋、恤赏、议罚四科。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设
官署名。北宋置,掌造油、醋,以供膳局,设监官,以京朝官、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初分二库,大中祥符二年(1009)并为一库。隶光禄寺。
本春秋鲁桃邑。西汉鸿嘉二年(前19)为桃乡侯国,封东平思王子宣于此。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属泰山郡。东汉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