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谷梁传

谷梁传

谷(榖)

书名。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春秋》三传之一,属今文经学重要典籍。相传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俶、嘉、喜、寘)作。《尸子》记载为十五卷(见《元和姓纂》),《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一篇。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汉初始传者为鲁申公,后有尹更始、蔡千秋、刘向传之。以问答形式解经,略于史实,重在阐述《春秋》之“义理”,然持论较《公羊传》为平正,为研究战国至汉初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汉宣帝时立于学官,设博士。初与经文别行,晋范宁作集解时,将经传合并为二十卷。唐以前有尹更始、唐固、糜信、张靖、徐乾、胡纳、程阐、孔衍、徐邈、段肃、孔尹揩十余家注本,范宁集解流行后,诸家皆废。今《十三经注疏》本为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另有清钟文烝《谷梁传补注》。

猜你喜欢

  • 分司农司

    官署名。元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立。管辖西自西山(今北京市西),南至保定、河间(今均属河北),北至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东至迁民镇(今河北秦皇岛东)之系官田地及原有各处屯田,立法

  • 三皈依

    梵文Trisaranagamana的意译。简译“三皈”,亦译“三皈戒”。佛教名词。表示归顺依附佛、法、僧,故名。佛教徒入教时仪式,首先在师前进行“三皈依”,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 厉锋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七班,普通六年(525)刊定将军名号时罢。北魏亦置,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定为八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改为从八品。

  • 肆州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治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宣武帝时移治九原城(今忻州市)。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滹沱河、牧马河流域。北周大象元年(579)移治广武县(今代县西南)。隋开皇五年(585)改为代州。

  • 悉利移

    古骠国城名。也作悉利城。故址在今缅甸抹谷附近。其城主名舒难陀,为骠国王雍羌之弟。贞元十八年(802)至唐献国乐,凡曲十二,并乐工三十五人,德宗授舒难陀以太仆卿之职。一说骠国王雍羌之弟即名悉利移。相传为

  • 赤城站

    元置,即今河北赤城县。属云州。为大都至上都间的重要驿站。

  • 旧满洲

    见“佛满洲”。

  • 并州尚书省

    官署名。北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置。北齐都邺,但其先长期居晋阳,各帝亦常驻晋阳,故特置。晋阳为并州治所,故称并州尚书省,简称并省。设录尚书事,尚书令,左、右仆射及吏部、度支、五兵、都官等尚书,掌并

  • 犒赏银

    亦作抚赏银。明代军士正饷外之各种赏银。如春秋两防赏军银、边军入卫赏银等。

  • 林如楚

    1543—1623明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道翘,或作道茂,号碧麓。嘉靖进士。历任刑部郎中、广东按察司副使、广西左布政使。万历四十二年(1614)以侍郎署工部事。四十七年致仕。有《碧麓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