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大臣
见“议政王大臣会议”。
见“议政王大臣会议”。
官场用语。宋代官员死,朝廷赐资财助办葬事,差官传宣押赐,称宣葬。
学校名。亦名湖北师范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培养中小学教习。派武昌知府梁鼎芬为监督,廪生陈毅、举人胡钧为堂长,延请日本师范教员一人为总教习。课程除普通学外,另加教
宋代,人户出典田宅,除正契外,须另立合同契,由业主和典主书填所典田宅的界至、钱数、年限,共四本,典主和业主各执一本,余二本留商税院、县司。业主收赎田宅,须出示合同契,以凭照证。
书名。唐皇甫松撰。缺卷数。续刘轲所撰《牛羊日历》。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古代关于土壤肥力的理论。南宋初陈旉针对“地久耕则耗,力已乏”的看法而在其所著《农书》中提出。他说:“或谓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凡田种三五年,其力已乏。斯语殆不然也,是未深思也。”认为治之得宜
书名。清末徐鼐霖著。四章。首为绪论,记蒙古、青海、西藏之地理位置、山川形势、历史沿革等,附有《内蒙古东西盟各部表》、《青海部落表》、《西藏各部表》。第二章阐明蒙、藏自古即为中国的一部分。第三章叙述蒙、
书名。清江夏无锥子(张汉)撰。抄本。录诗五十四首,每首后有注,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武昌后情况,涉及太平军纪律、讲道理、服装、称呼、妇女政策、宗教仪式、东王祭孔等事。收入《太平天国资料》。
1773—1857英国人。曾任英王侍从官。1809—1811年任驻那不勒斯公使。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率团出使中国,要求清政府给予英商在广州更大权益,允许英商与当地商人自由交易及英使长驻北京等。因
北宋靖康元年(1126)冬,康王赵构出使金营议和,至磁州(今河北磁县),被宗泽率军民邀留,还相州(今河南安阳),奉钦宗蜡诏,拜河北兵马大元帅。先后移驻大名(今河北大名东)、东平(今属山东)、济州(今山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因昌平山得名。《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