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剌罕军
答剌罕,突厥一蒙古语,意为“自在”。元军种之一。元灭南宋时临时召募的军兵,允许以军前所掠人口、财物归其自有,不在正规军制内,称答剌罕军。
答剌罕,突厥一蒙古语,意为“自在”。元军种之一。元灭南宋时临时召募的军兵,允许以军前所掠人口、财物归其自有,不在正规军制内,称答剌罕军。
春秋末鲁国人,名句兹,一说名兹,字子之。孔子学生。
或作狄牙。春秋时齐国人,名巫。齐桓公宠幸之近臣。官为掌割烹的雍人,又称雍巫。相传曾杀其子,以肉烹为羹献于桓公。管仲死后,与竖刁、开方专权。桓公有六子,即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
?—1729清满洲正白旗人,纳喇氏,字笃之。初官钦天监博士,后出为永定河分司。康熙四十二年(1703),随圣祖南巡,奉命修治黄河。六十一年授山东按察使,兼理运河事。次年任河道总督,曾劝令道厅官员栽种柳
并(並)战国许行之政治主张。指君民并耕。提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滕文公上》)认为国君拥有仓廪府库,就是损民利己。其主张受到孟子的批
即“清仁宗”。
官署名。明洪武六年(1373)改内府宦官衙门御用监而置,秩从七品(原为从三品),设官七人,掌诸器用造用之事。后复改称御用监。
北周涪陵蛮首领。保定四年(564)归附北周武帝宇文邕,于积城(战国时巴都之一)旧址筑涪陵镇,以统其地各部。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改元乖西军民府置。长官杨姓,五代时,其先祖从征黑羊箐(今贵州贵阳)有功,授职土。元皇庆元年(1312)进为乖西军民府。入明,改乖西蛮夷长官司,旋废,永乐元年(1403)复
清代对外国银币之总称。闽粤之人称之为“番银”。
战国齐国章华城之东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苏代自燕来,入齐,(齐湣王)见于章华东门。”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曰:“齐城章华之东有闾门、武鹿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