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毕乐
又名文康乐。隋七部、九部乐中最后一部。本出自晋太尉庾亮家,亮卒,歌伎追思亮而作,以其谥号名乐,谓之文康乐。隋时,每奏七部或九部乐终,则奏此乐,故以“礼毕”名之。行曲有《单交路》,舞曲有《散花》。乐器有笛、笙、箫、篪、铃槃、鞞、腰鼓等七种,三悬为一部,乐工二十二人。入唐,被太宗削去,遂失传。
又名文康乐。隋七部、九部乐中最后一部。本出自晋太尉庾亮家,亮卒,歌伎追思亮而作,以其谥号名乐,谓之文康乐。隋时,每奏七部或九部乐终,则奏此乐,故以“礼毕”名之。行曲有《单交路》,舞曲有《散花》。乐器有笛、笙、箫、篪、铃槃、鞞、腰鼓等七种,三悬为一部,乐工二十二人。入唐,被太宗削去,遂失传。
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鼎卿。刘知几次子。天宝中,历任集贤殿学士、右补阙、修国史。著有《史例》、《国朝传记》、《国朝旧事》、《六说》、《兼讲书》、《授经图》、《续说苑》、《乐府古题解》等。
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南。《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北魏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据州叛,魏帝遣李平进讨,“愉逆战于城南草桥,平奋击,大破之”,即此。
西夏钱币。铸于桓宗天庆年间。铜质,圆形方孔,西夏文字。
南朝史籍对柔然的称呼。
鱼形铜符。省称铜符、铜鱼。多作为调兵或执行皇帝命令的凭信,亦为显示官员身份的证明。《隋书·高祖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
亦称大史伯、大史伯阳。一说名颖,字硕父。周幽王时大史。幽王宠褒姒,立之为后,政治昏乱,诸侯思叛。郑桓公为周司徒,忧变乱,思避难,求教于他。他预言“王室将卑,戎狄必昌”,原因是幽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
地名。(1)古称西域。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统一天山南北后兼称“新疆”或“西域新疆”。东连甘肃,南接西藏,北接乌陇古河(今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与科布多,西以爱古斯河(今阿亚古斯河)、巴勒喀什池(
书名。北宋余靖撰。三十卷。景祐二年(1035),靖为秘书丞,言班固《汉书》文多差舛,请刊正。诏与国子监直讲王洙取秘阁古本对校,逾年成书。
皇帝大驾出行的车马仪仗制度。西汉以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将军参乘,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属车皆皂盖赤里,朱幡,戈矛弩箙,尚书、御史所载,最后一车悬豹尾。东汉以太仆校驾。历代规模、制度或沿或革,俱载于
官署名。(1)隋代尚书省有民部,为尚书省六部之一。唐贞观二十三年(649),高宗即位后,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设尚书、侍郎为长贰。领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掌天下土田户籍、财税钱谷、仓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