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瑶老制

瑶老制

旧时瑶族地区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带有原始民主性质。每一村寨自生产、祭祀、调解纠纷至指挥对外械斗,均由全村推选年长有经验的老人分工执掌。此制以广东连南八排瑶村较典型。所选瑶老有天长公(村长)、头目公(天长公副手)、先生公(巫师)、掌庙公、烧香公、放水公(掌农田水利及人畜用水)等名目。此制随历史发展,性质有所变化,通常被统治阶级利用为压迫瑶民的工具。

猜你喜欢

  • 独化

    哲学用语。晋郭象在《庄子注》中提出的哲学概念。认为“造物无主,而物自造”,万物非由他物所产生,亦否定有造物主,物乃独自生,独自发展、变化。独吉 又作独斤。金女真部落姓氏。部人散居曷苏馆、辽阳等地。

  • 兒伯

    商代诸侯(见殷墟甲骨文)。据武丁时卜辞,当与画(今山东淄博旧临淄西南)相距不远。或说即郳(今山东滕州北)。

  • 太学博士

    官名。汉、魏置五经博士,分经教授生员。东晋不复分经,统称太学博士,置十六员,六品,掌教授太学生,亦备咨询,参议礼仪,隶太常。又另置国子博士教授国子生。南朝宋、齐或置或省,六品。梁置八员,二班,又有限外

  • 李流

    248—303十六国时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原籍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字玄通。巴赛(或说氐)族。李特次弟。曾被举为东羌督。元康八年(298),入蜀,永宁元年(301),与兄特率流民攻灭叛

  • 仪同三司

    ①谓官非三公而仪制待遇同于三司(三公),为皇帝恩赐三公以下大臣的一种特殊荣宠。始于东汉。《后汉书·邓骘传》:“延平元年(106),拜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始自骘也。”魏晋时,授予开府位从三公之文武官。

  • 裕禄

    约1844—1900清满洲正白旗人,喜塔腊氏,字寿山。崇纶子。以刑部笔帖式历官郎中。同治六年(1867)出为热河兵备道,次年为安徽布政使,十三年擢安徽巡抚。光绪十一年(1885)署湖广总督,十三年实授

  • 朱孔彰

    1842—1919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仲我,原名孔阳,字仲武,晚号圣和老人。清光绪举人。父骏声,通经学、小学。少承家学。咸丰十年(1860)投曾国藩军幕,留营读书。旋襄校江南官书局。治经之余,留心

  • 法云

    约467—529南朝齐、梁宜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俗姓周。七岁出家,曾受业于宝亮,僧柔等人。后在妙音寺讲《法华经》、《净名经》。撰有《成实论义疏》四十二卷。梁武帝敕令为光宅寺主,复任大僧正。为成实

  • 标布

    明代松江(今属上海)所产之棉布。上阔尖细,以三林塘所产最精,周浦次之。产品远销陕西、山西、北京和周边各地。明末每匹值钱二三百文,准银不及一钱。参见“标商”。

  • 门户开放政策

    十九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华政策。又称“海约翰政策”。光绪二十五年八月(1899.9)起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Milton Hay,1838—1905)先后向英、俄、德、法、意、日各国提出关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