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十六国时人。后赵石勒时初任牙门将。赵王八年(326),为记室参军,典定九流,始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又与裴宪共撰朝仪,勒始宪章文物,拟于王者。石虎称摄赵天王,为中书令。后武乡(今山西榆社北)获玄玉玺来献,为虎上《玄玺颂》以谀之。转中书监,建武六年(340),因进议失计被黜以白衣守中书监。后石虎欲杀贵臣以厌天变,遂追其前失腰斩之。寻以无罪追赠司空。
十六国时人。后赵石勒时初任牙门将。赵王八年(326),为记室参军,典定九流,始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又与裴宪共撰朝仪,勒始宪章文物,拟于王者。石虎称摄赵天王,为中书令。后武乡(今山西榆社北)获玄玉玺来献,为虎上《玄玺颂》以谀之。转中书监,建武六年(340),因进议失计被黜以白衣守中书监。后石虎欲杀贵臣以厌天变,遂追其前失腰斩之。寻以无罪追赠司空。
1644—1720清江南武进(今属江苏)人,字慎旃、松伍。康熙进士。康熙四十年(1701)任浙江布政使,寻升巡抚。后调偏沅巡抚,曾疏劾地方官私征加派,以清廉善谏称于时。四十九年内召为左都御史。次年告发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十三日(1907.7.22)在天津创刊。周刊。设图画、论说、谭丛、中外新闻、科学小说等栏目。发行三月,共出二十四期。
即“大唐西域记”。
亦称林人、儋林。古族名。与楼烦、东胡合称“三胡”。战国时分布于今山西北部。从事游牧狩猎,善养马,精骑射。曾为赵武灵王所破而北走,成为匈奴之附庸。后赵将李牧大败匈奴时,降服之。从此,古籍中即不见林胡之名
?—1908清直隶吴桥(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三年(1877)补浙江道监察御史,曾多次参奏失职的地方官吏。九年转贵州道监察御史,主张广外交、辨曲直、固藩篱、保海防,以抵抗法
1637—1704清福建莆田人,字奋斯,号古愚。顺治举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授三河知县。三十年官工科给事中,屡上弹章,参劾顺天学政李光地等内外官员。与郭琇并以敢言著称,时称“彭郭”。三十七年任贵
朝代名。北朝之一。永熙三年(534)北魏大丞相高欢胁迫孝武帝元修出走关中,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统治区域为今河南洛阳以东原北魏疆域。孝静帝元善见武定八年(550)为北齐所
后(後);931—950即刘承祐。五代后汉皇帝。公元948—950年在位。高祖刘知远次子(一作侄)。生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初封周王。即位后年少无能,枢密使杨邠、副枢密使郭威权势甚盛。时苏逢吉在中
官名。即太子率更令,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率更令。
指官吏于本职之外所加领的其他官衔。汉代凡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大官令至郎中,无员,多至数十人;给事中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