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
金属加工工艺。发明于春秋晚期。西汉后普遍推广,沿用至今。作此处理的器物,先秦主要是青铜镜、钢铁锋利器及部分青铜锋利器,汉后主要是钢铁锋利器和锣钹类响器。钢淬火的目的是提高其强度和硬度,青铜淬火则为降低其硬度,提高强度和塑性。中国古代使用过的淬火剂有各种水和油。
金属加工工艺。发明于春秋晚期。西汉后普遍推广,沿用至今。作此处理的器物,先秦主要是青铜镜、钢铁锋利器及部分青铜锋利器,汉后主要是钢铁锋利器和锣钹类响器。钢淬火的目的是提高其强度和硬度,青铜淬火则为降低其硬度,提高强度和塑性。中国古代使用过的淬火剂有各种水和油。
①官署名。唐代京都园苑监之一,掌苑内宫馆园地,与种莳、蕃养六畜之事。置监、副监各一员,丞二员。显庆二年(657)改名东都苑北面监。②官名。唐代京都园苑青城宫长官,置一员,从六品下。显庆二年改名东都苑北
即今浙江湖州市东塘南旧馆。元至正十六年(1356)十月,朱元璋部将华云龙等败张士信于旧馆,擒其将汤元帅;二十六年秋,徐达等攻湖州,张士诚遣兵来援,屯州城东之旧馆,筑五寨以自固,皆即此。
官署名。西夏始设,掌管佛教事务。有僧众功德司、护法功德司、出家功德司,设正使、副使为正副长官。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置,又称功德使司、都功德使司。秩从二品,掌奏帝师所统僧人及吐蕃军民等事,并经管
592—672唐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字延族。许善心子。隋大业中举秀才。隋末投李密,为元帅府记室。唐武德初,补涟州别驾,太宗召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贞观中,历著作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兼修国史
北齐敦煌效谷(今甘肃安西西)人。依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注王隐《晋书》及何法盛《晋中兴书》;又著有《中朝多士传》十卷,《姓系谱录》五十篇。均佚。
?—1218金中都(今北京)人。本姓郭氏。卫绍王时,与完颜仲元同应募抗蒙,所部兵称黄鹤袖军。宣宗南迁,领兵驻清州(今河北青县)、沧州(治今河北沧州东关)之间,为同知河间府事兼清州防御使。迁横海军节度使
殷*三毫之一,见“亳”。又名景亳。《续汉书·郡国志》梁国蒙县刘昭注引《帝王世纪》:“有北亳,即景毫,汤所盟处。”参见“景亳”。
?—1861清人。太平天国李秀成部将。清咸丰八年(1858)从李秀成破江北大营。次年授平西主将。十年参与破江南大营,以功擢定西主将。十一年率军助陈玉成解安庆之围,后入城助叶芸来守城。城陷,力战牺牲。
明潜江(今属湖北)人,字千仞,号素凤居士。万历进士。授兴化知县,迁南京刑部郎中,擢平乐知府,调常州知府。著有《晋陵先贤传》。
534—593隋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东北)人,字修芝。北周时,累迁御正下大夫。以战功进位上大将军,迁御正上大夫。入隋,任岐州刺史兼领州宫监,政绩显著,文帝悦其能。后转相州刺史。该州豪猾者为之作歌,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