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汶
即“浯水”。见“五汶”。
即“浯水”。见“五汶”。
天文学名词。(1)东晋虞喜观测当时冬至日昏中星与《书·尧典》“日短星昴”记录相比,发现冬至点在移动,提出“每岁渐差”,“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并测算出积五十年差一度(赤经岁差)。随后姜岌等采用观测金星
清代民地之一。指山坡、草荡之地。为灶户煎盐提供薪草,亦有开垦耕种者。每亩科银九厘至一钱四分五毫、米豆三合四勺至一斗六升五合二勺、麦一勺至三勺。
即“狐咺”。
官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由翰林供奉改名,选任有文学才能的朝臣,置于学士院,入直内廷,以备随时宣召,撰拟文字。初为文学侍臣,后渐成定制,凡任免将相、册立太子、号令征伐、宣布大赦等机要内命,皆由其草
1559—1627明福建福清人,字进卿,号台山。万历进士,选庶吉士。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礼部尚书入阁。独主内阁凡五年。屡疏陈矿监税使之弊,不纳。四十二年致仕归。天启元年(1621)复召为首辅。时
干(幹);?—1141金太祖子。本名斡本。从太祖破辽,屡战有功。太宗时,为国论勃极烈辅政,参订官制、礼仪。改国论左勃极烈。熙宗时,拜太傅,领三省事。与希尹等诛宗磐、宗隽。进太师,封梁宋国王,监修国史。
春秋徐地。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南。《左传》昭公十六年(前526):“齐师至于蒲隧”,即此。
1361—1443明江西南昌人,字若思。洪武举人。通象纬、气候之学。历官华亭教谕、桐城知县。成祖即位,授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入内阁。永乐二年(1404)出为国子监祭酒,复兼侍讲掌翰林院事,居国学二十余
约656—约712唐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又名少连,字延清。上元进士。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趋附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中宗时,逃归洛阳,以告密有功,擢鸿胪主簿
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杏山。明置杏山驿,为东北重要交通道路所经。《明通鉴》:崇祯十四年(1641),清兵陈师于松山、杏山间,大同总兵王朴、宁远总兵吴三桂“率残卒自杏山遁”,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