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治中

治中

①官府案卷文书。《周礼·春官·天府》:“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之治。”郑玄注引郑司农说:“治中,谓其治职簿书之要。”②官名。治中从事(史)省称,汉代为州之佐吏。秩百石,主选署及文书案卷,有书佐。三国魏、蜀、吴皆置。晋亦置。魏晋之世,治中身份虽低,职权极重。东晋、南朝治中、别驾虽地位尊崇,但职任日见削弱。南朝宋治中掌众曹文书事,多以六品官为之。齐同。梁扬州治中九班,他州分五等,高者七班,低者一班。陈扬州治中六品,他州高者六品,低者九品。十六国前凉置。北魏亦置,州或一至三人不等。太和二十三年(499)定司州治中为从四品下,他州治中自正五品至正七品不等,治中多迁别驾。北齐司州治中从四品下,上州治中正六品下,中州从六品下,下州无。北周三万户以上州治中四命,一万户以上州正三命,五千户以下州三命。自汉、魏、晋以来,治中例用本地人,由刺史自辟,后渐由中央敕用。自北周始,合州衙军府佐吏为一。隋初于诸郡置,开皇三年(583)改司马。唐初亦称治中,永徽时又改司马。明代为顺天、应天府尹佐官,正五品,参理府事。清代顺天府沿置,奉天府亦置,位于府丞之下,正五品。顺天府所属,顺治元年(1644)设,初为三员,六年,省二员,留一员,遂为定制。奉天府所属一员,康熙二年(1663)设,光绪二年(1876)省。职掌佐府尹、府丞掌府事,纪纲众务,兼乡会试场务。

猜你喜欢

  • 南京官

    明代南京(今江苏南京)各官署官员的通称。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时,朝廷六部等官属系移于北京南京仅留礼、刑、工三部,各设侍郎一人,加“南京”二字。洪熙元年(1425)补设各官属于南京,并去“南京

  • 九流十家

    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之总称。班固《汉书·艺文志》据刘歆《七略》中的《诸子略》把先秦至汉初“百家争鸣”中的学派,划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十家中除去小说家,称“九流”。并

  • 安肃州

    金天德三年(1151)改徐州置。治安肃县(今徐水县)。属中都路。辖境相当今河北徐水县东部。元废安肃县入州,改属保定路。明洪武六年(1373)降为县。

  • 中诏

    皇帝手诏不经主管部门官吏收转而直接颁行。《后汉书·陈蕃传》:“宦官由此疾蕃弥甚,选举奏议,辄以中诏谴郤,长史已下多至抵罪。”

  • 吴地记

    书名。(1)旧题唐陆广微撰。然书中“虎疁”一条,称唐讳“虎”,钱氏讳“镠”,改为“浒墅”,另续添吴越置吴江县赋税一项;篇后又称罗城“周敬王六年丁亥造,至今唐乾符三年庚申”及“又至大宋淳熙十三年丙午”等

  • 易勿真莫何可汗

    即“契苾歌楞”。

  • 杨崇勋

    976—1045北宋人。先世蓟州(治今河北蓟县)人,字宝臣。少以父任补东班承旨,事真宗于潜邸。真宗即位,授右侍禁,累迁客省使,领群牧使。真宗久病,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而传位太子,他闻变上告。

  • 六条问事

    汉代关于刺史职责的规定。汉武帝时制定。《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

  • 贺祉

    ?—1288元益都(今山东青州)人。至元六年(1269),袭父职为千户,守胶州。十年,率战舰五百艘为先锋,攻宋五河口城。后攻掠高邮、宝应、淮安、泗州等地。二十年,率部镇压黄华起义。二十四年,元军侵安南

  • 计帐

    唐代官府登记、统计户口和预算应征课役的文书。又称帐、簿帐。分县计帐、州计帐、户部计帐三种。县计帐由县府按户籍每年编造一次,按户登记户主及家口姓名、年龄、性别、年状。与户籍不同,有每户人口的总计、分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