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谐城
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地处古泗水与睢水间,南北朝时为戍守要地。《资治通鉴》:南朝齐建元三年(481),游击将军桓康败魏师于淮阳(今淮阴县西),“进攻樊谐城,拔之”,即此。
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地处古泗水与睢水间,南北朝时为戍守要地。《资治通鉴》:南朝齐建元三年(481),游击将军桓康败魏师于淮阳(今淮阴县西),“进攻樊谐城,拔之”,即此。
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六品。
明洪武四年(1371)改东胜州置。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二十五年分置左、右、中、前、后五卫,次年罢中、前、后三卫。所属兵民耕牧河套中。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左卫内迁至今河北卢龙县;右卫内迁至
?—1868清新疆人。回族。同治三年(1864)乌鲁木齐等地回民起义,于阜康、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古城(今奇台)屡败清军。他任回民军元帅、统兵总元帅等职。次年冬攻哈密,俘杀哈密郡王伯锡尔。七年,被乌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以太玉山普安寺、大智全寺两规运提点所合为一所。三年,改为营缮司,隶隆禧总管府下,秩正五品,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
战国初期魏国墓葬。位于河南汲县(今卫辉市)山彪镇西。1935年初夏被盗掘,后由前河南省博物馆发掘,是年秋由前中央研究院等单位正式发掘清理。为大型土坑竖穴墓,墓圹近方形,墓口东西长7.8米,南北宽7.2
官名。明代管理全国道教事务衙门道录司职官。洪武十五年(1382)置,左、右玄义各一人,从八品,以道士为之。
①皇帝妃嫔称号。汉承秦置。《汉书·外戚传》:“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东汉废。三国魏置,视千石。晋废。南朝宋泰始元年(465)置,后以为散役三职之一。齐省。梁、陈亦置。②指平民。《后汉书·梁冀传》:
书名。清代自太祖至穆宗十朝皇帝之语录分类汇集。共九百二十二卷。康熙二十五年(1686)辑成《太祖圣训》,次年分别纂成《太宗圣训》、《世祖圣训》,其他七朝《圣训》都同该朝《实录》一齐完成。其中太祖朝四卷
27一约97东汉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字仲任。出身“细族孤门”。年青时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勤奋好学,博通九流百家之言。历任郡功曹、州治中等。因与权贵不合,几次辞职。生活穷困,一生潦倒。勤于著述,著作
650—714一作惠照。唐淄州(治今山东淄博西南)人,俗姓刘,名玄。年十五出家。攻读经论,善达翻传,修身持戒,时称“沼阁梨”(模范)。师事窥基、普光,精法相唯识之学,著《成唯识论了义灯》,批评圆测《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