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幽王
?—前228
战国时楚国国君。公元前237—前228年在位。名悍(《史记·六国年表》误作悼)。楚考烈王之子。幽王三年(前235),秦征发关东四郡卒,助魏攻楚。
战国时楚国国君。公元前237—前228年在位。名悍(《史记·六国年表》误作悼)。楚考烈王之子。幽王三年(前235),秦征发关东四郡卒,助魏攻楚。
官署名。隋唐内侍省所统诸局之一。掌中藏宝物给纳名数,以令、丞为长贰。
即“泰吾坎汗”。
南朝服役年限之一。有*全丁、半丁之分。
岛屿名。即今广东珠海市西南海澳。明中叶以后为海商会聚之所。
书名。近人杨守敬自订年谱。因其号邻苏老人,故名。辛亥革命爆发,杨氏避走上海,有日本人水野疏梅拜于门下,并乞小传,因作。起道光十九年(1839),迄宣统三年(1911)。杨氏卒于1915年,其后四年事迹
隋开皇十六年(596)分信都、武邑、下博三县置。以县东有长芦河为衡漳故渎而得名。治今河北衡水市西南旧城。属冀州。隋大业,唐天宝、至德间曾属信都郡。元属深州。明永乐五年(1407)县城为漳河决坏,十三年
明末农民起义之主力。通常记其首领为:高迎祥、张献忠、马守应、罗汝才、贺一龙、贺锦、许可变、李万庆、马进忠、惠登相、横天王、九条龙、顺天王。
军阶名。清末新陆军中等官阶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三等九级官制,始置。为中等第一级,任统制官、正参谋官等。秩视参将,阶正三品。宣统元年(1909)修订,军官冠以某队(步队、马队)、军佐冠以
明海宁(今属浙江)人,字伯台,号云邨。正德进士。世宗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谏名。然任职三年,所言皆不听,遂谢病归。家居三十余年,从事著述。著有《史汉方驾》、《革朝志》、《云邨文集》。
书名。作者不详。一卷。记述唐末群臣奏议招辑南诏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