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
桥墩台之间以拱形的构件作承重结构的一种桥梁。有石、砖、木、竹四种拱桥,以石拱桥最为普遍。现知最早之拱桥是东汉中晚期的画像砖上刻的一座单孔“裸拱”桥,桥上有驷马轩车,桥下有若干艘船。最早见于文献的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实物最早者是隋河北赵州安济桥,为石敞肩圆弧拱桥。
桥墩台之间以拱形的构件作承重结构的一种桥梁。有石、砖、木、竹四种拱桥,以石拱桥最为普遍。现知最早之拱桥是东汉中晚期的画像砖上刻的一座单孔“裸拱”桥,桥上有驷马轩车,桥下有若干艘船。最早见于文献的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实物最早者是隋河北赵州安济桥,为石敞肩圆弧拱桥。
部落名。一作努牙喇、耨野勒、禄耶勒、努业勒、努雅勒、卢业勒、卢日热、闹雷、诺啰、努烈,皆一音之转,同名异译。世居乌苏里江支流诺罗河(今挠力河)畔。因河得名。诺雷部或称诺雷喀喇,冠汉姓为“陆”、“卢”。
即“黄圣许”。
书名。清吴敏树撰。八卷。书中不少文字涉及晚清吏治、民生和学术文化。有同治八年(1869)家刊本。吴氏另著有《拌湖文集》(十二卷),可资研究晚清时政参考。
①(?—46)东汉初年人,字子石。王莽从兄平阿侯仁之子。新莽败亡,拥巨资居故国,喜士好施,名扬江、淮间。东汉初,游京师。与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等相善。马援观其言行,曾谓其必败。后果与司隶校尉苏邺狱事相
书名。一名《外史梼杌》。北宋张唐英撰。二卷。编年体。仿荀悦《汉纪》体例,记五代十国时前后蜀四世七十多年历史。以前蜀、后蜀各为一卷,皆系总论。取材多本于《前蜀开国记》和《后蜀实录》。意在补正路振《九国志
书名。清藏人楚杰王却吉撰。道光二十三年(1843)至二十四年间成书。记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罗桑扎巴一生事迹。有关宗喀巴生平的述作较多,此书成书略晚,故能兼收众长,取材完备。有1981年青海地方
战国魏邑。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南。《战国策·魏策三》:“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即此。
古代哲学用语。指合乎自然,最为恰当。《经法·四度》:“内外皆顺,命曰天当。”认为以法为准判断是非,就如以秤为准权衡轻重,最为恰当。故曰:“称以权衡,参以天当”(《经法·道法》)。
即“梁敬帝”。
书名。(1)南朝陈许亨撰。五十八卷。记南朝梁一代史事。已佚。(2)北周萧欣撰。一百卷。记南朝梁一代史事。久佚。(3)隋许善心撰。七十卷。记南朝梁一代史事。纪传体。其分类纪传有帝纪、后妃、太子录、宗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