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琳音义
即“一切经音义(2)”。
即“一切经音义(2)”。
记载山川地理沿革之书。东汉班固撰《汉书》时沿袭《史记》体例,改《史记》中的“书”为“志”,并增写“地理志”,记述地方建置沿革。其后历代官修史书多所沿用。
唐陇西(今属甘肃)人。武则天时曾从陈怀古学琴,善沈家声、祝家声(应是善弹琴的两家),时人称其“抚弦韵声,可以感鬼神”(《琴史》卷四引薛易简语)。以琴艺为房琯赏识。肃宗时房琯为相,董恃其势纳贿,琯因之被
明永乐二年(1404)筑城置戍,三年置天津卫及天津左卫,四年置天津右卫,皆治今天津市区西马路之东。迁都北京后,为京师东南转漕戍守重地。清顺治九年(1652)裁天津左卫、右卫并天津卫。雍正三年(1725
麦种处理法。清光绪中叶出现于山东桓台县一带。据《桓台县志》记载,冬至节时,将麦种浸冷水中,旋取出晾干,以后每九日浸一次,如前法。至次年春初冻解,即行播种,至芒种节亦能如期成熟。晚种而熟早,可以调剂农时
见“益②(2)”。
①(?—1883)清满洲正黄旗人,乌雅氏。道光二十一年(1841)以闲散袭骑都尉世职。咸丰四年(1854)补銮仪卫整仪尉。同治四年(1865)加副都统衔。十年调赴直隶、山西。光绪元年(1875)授吉林
西汉置。治今湖南邵东县东。属长沙国。元始五年(5)封长沙孝王子赏为昭阳侯,改属零陵郡。三国吴改为县,孙皓宝鼎元年(266)属昭陵郡。西晋武帝避其父司马昭讳,改为邵阳县。
元朝对西夏民族音乐的称呼。以西夏故地称河西而得名。蒙古王朝初期,接纳西夏进士高智耀建议而采用此乐,为蒙、元制乐之始。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以后,每年于大明殿启建白伞盖佛事,即用仪凤司掌管的汉人、回
约1180—1251金末元初镇州(今河北正定)人,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家饶有财。捐千金从名医张元素学,尽得其法。名出元素上,为医家大宗。以治疗伤寒及眼病见长。创补中益气、升阳益胃之说,人称温补派。著有
一作木纳山。明代蒙古人或称牟那和硕。今称乌拉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