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司侍郎
官名。即尚书左丞。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因避讳改,后唐同光元年(923)复名尚书左丞。
官名。即尚书左丞。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因避讳改,后唐同光元年(923)复名尚书左丞。
明代名僧封号。并有加太常寺卿、礼部尚书及宫保衔者。为一时殊荣,非常制。
官名。魏晋至隋代以军中无职事之官为散号官,如隋有四十三号将军,以加泛授。
365—403晋简文帝子。初封琅邪王,改封会稽王。淝水战后,罢谢安兵权,代表皇族执政。太元中,领司徒、扬州刺史、徐州刺史、录尚书,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子太傅。与孝武帝终日酣唱,用中书令王国宝专制朝廷
官署名。(1)金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置,掌诸路钞币流通及检验真伪,隶尚书省户部。设交钞库使一人、副使一人、判官一人、都监二人。有物料场掌收支交钞物料。(2)元代行用库亦称交钞库。
官署名。金代置,属宣徽院,旧称擎执局,大定元年(1161)改为侍仪局;五年,升为侍仪司。掌侍奉朝仪,率捧案、擎执、奉辇各给其事。以局使为长,后改为令,从六品。直长一员(旧称局副),正七品。元属礼部,至
?—1842清满洲镶黄旗人,额富察氏。嘉庆举人。道光元年(1821)充军机章京,后升主事。十四年授浙江巡抚。二十年六月,英军侵略浙江沿海,他防堵不力,以致定海失守。复调度无方,一筹莫展,被革职,解京问
?—551一作叱伏列黾。北朝时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东北)西部人,字摩头陁。鲜卑族。世为部落大人。初嗣父业为领民酋长。北魏正光五年(524),广阳王元深率军镇压破六韩拔陵,请为宁朔将军。孝昌三年(527)
书名。清杨同桂、孙宗翰辑。六卷。盛京为清朝肇基之地,其古地沿革,各书记载不一。杨、孙二人熟知其地理情况,又博采群书,以各史地理志为主,参以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顾祖禹《
又称清规、僧禁。佛教组织制度。即僧团或政府所制定关于僧人生活规范及寺院管理制度的条例。南朝齐文宣王萧子良著制《僧制》一卷。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曾诏立《僧制》四十七条。
道教胜地。位于今江西贵溪市西南。由龙、虎二山组成,故名。道教称为“第三十二福地”。西晋永嘉年间,天师道创始人张陵(一作张道陵)曾孙张盛自汉中移居于此地后,历代“张天师”皆在此传教,遂为道教重地。山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