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兕
北宋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一说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武之。父战死,补右班殿直,为环庆巡检,御西夏屡捷。宋神宗召试骑射,迁路都监,徙鄜延、泾原。参加攻克河州之役,以军功累迁皇城使,为钤辖。后任通州团练使,鄜延总管。慕颜真卿为人。图画器用,皆刻“仇雠未报”字。力学兵法,与弟麟同为关中名将,号“二姚”。卒年六十七。
北宋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一说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武之。父战死,补右班殿直,为环庆巡检,御西夏屡捷。宋神宗召试骑射,迁路都监,徙鄜延、泾原。参加攻克河州之役,以军功累迁皇城使,为钤辖。后任通州团练使,鄜延总管。慕颜真卿为人。图画器用,皆刻“仇雠未报”字。力学兵法,与弟麟同为关中名将,号“二姚”。卒年六十七。
战国时期墓葬群。位于河南郑州市东南郊二里岗。在七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探出墓葬五百余座,其中战国墓占百分之九十。1953—1954年发掘战国墓二百十二座。墓间平均距离2—4米,最近仅0.2米,但无相互打破
?—1632明末人。农民起义首领。崇祯四年(1631)与李老柴克中部(今陕西黄陵)。后李老柴为曹文诏所杀,乃率残部自摩云谷走合混天猴。五年与郝临庵部会合,后被叛徒杀死于耀州(今陕西耀县)。
书名。一名《靖海纪》。清施琅撰。二卷。成书于康熙年间。是书集中收录了施琅进军台湾、澎湖及其善后措施的奏疏。始自康熙六年(1667),止于三十七年。卷内皆有疏题,另有序、赋、跋、传、碑文等,是研究康熙规
东汉牂柯毋敛(今贵州独山北)人,字道真。桓帝时,随经学家许慎学习经书图纬,回乡教授。后任荆州刺史。
东汉南阳安众(今河南邓州东北)人,字孝初。初举孝廉,九辟公府,不就,后为修武令,因太守出自权豪,以敛取货赂为能事,遂弃官而去。征拜议郎,于途中病卒。
?—510南朝梁人。宣城(今安徽宣州)郡吏。天监九年(510)六月,聚众攻郡城,杀太守朱僧勇。抵吴兴郡治乌程(今浙江湖州),众有二万。为吴兴太守蔡撙所败,死于战阵。余部散入新安(治今安徽歙县),又攻破
北宋元丰六年(1083)在淮河南岸开凿的人工运河。起自盱眙县洪泽镇(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已没入洪泽湖中)新河,西南至龟山(今盱眙县东北)入淮,凡五十七里(一作六十里),阔十五丈,深一丈五尺。自后淮南漕船
①周代大夫以下之家。《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孔颖达疏:“私家,大夫以下称家。”②指私人从事著述者。《北史·李彪传》:“国之大籍,成于私家。”
西汉景帝五年(前152)改广川国置郡。不久即复为广川国。建昭二年(前37)又改广川郡置国。阳朔二年(前23)改为郡。治信都(今冀州市)。元延末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深州、武邑、枣强、衡水、南宫、景县等市
1503—1557明浙江慈溪人。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佞事严嵩为父,日益贵幸。累官通政使。嘉靖三十四年(1555),东南倭患紧急,他献平倭策,遂奉命南下祭海神,主持军事。他颠倒功罪,讳败为胜。进工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