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夜市

夜市

古代集市之一种。指夜间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唐初沿袭旧制,商业活动必须在指定的市区,聚散有时。曾规定贸易时间为午时至日入前。随着商业活动的频繁,这种限制已不能满足需要,夜市便应运而生。广州、苏州、杭州、扬州等地都有夜市。不少诗人对夜市有所描绘。如张籍《送南客诗》:“夜市连铜柱,巢居独象州。”王建《夜看扬州市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政府曾欲禁止,开成五年(840)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然夜市仍越盛,有些地区的夜市通宵达旦。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商业活动不分昼夜,三鼓(更)以后犹有夜市,通晓不绝。杭州商业繁荣,早市和夜市均很热闹。据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其后夜市渐少,明代仅见于云南大理喜州市,时称夜集。

猜你喜欢

  • 段秀实

    719—783唐陇州汧阳(今陕西千阳西北)人,先世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字成公。沉厚能断,举明经。后从军安西,历事高仙芝、封常清,累官折冲都尉。肃宗立,从李嗣业、白孝德征战,积功为都虞候、泾州刺史。大

  • 白塉

    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南。《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二年(551),侯景围攻巴陵,湘东王萧绎将胡僧祐自江陵帅水军赴援,“僧祐至湘浦,景遣任约帅锐卒五千据白塉以待之”,即此。

  • 北部尚书

    官名。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396)置,尚书省北部曹长官。权任颇重,略低于南部尚书。文成帝卒时,慕容白曜任此职,与乙浑共秉相政。参见“北部曹”。

  • 陇山

    在今河南信阳市东北。《金史·完颜赛不传》:兴定元年(1217),与宋战于信阳,生擒统制周光。“又遇宋人于陇山、七里山等处,斩获甚众”,即此。

  • 两使

    宋统称节度使与观察使为两使,有节度观察留后为武臣迁转之阶。政和七年(1117),改名承宣使。

  • 醒俗画报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天津创刊。月出九期。以讽刺社会,代人伸冤为主旨。三十四年发行第七十二期,更名《醒华》。四月另发增刊《醒华日报》(画报)。宣统二年七月(1910.8)刊报合并,月出十

  • 山长

    学官名。古代书院主讲,兼领院务者。唐代始有此称。刺史孙丘置学舍于阆州北古台山,以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南岳衡山讲学,受业者称其为山长。宋初学者依山林名胜创办书院,教授生徒,其掌教者亦为山长。真宗大

  • 杨月楼

    1848—1889清安徽怀宁(今安庆)人,名久昌。幼时曾习京剧武生,后从张二奎学老生,能传师门衣钵。先隶春台班,后经程长庚邀入三庆班,程逝后继为班主。同治六年(1867)曾至沪,加入金桂轩班,后自设鹤

  • 新罗山人

    即“华嵒”。

  • 印光

    1861—1940陕西郃阳(今合阳)人。僧人。俗姓赵,名绍伊,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以号行。二十一岁出家。次年,受具足戒,专修净土宗。曾在普陀山法雨寺研习佛典三十年。并修普陀、清凉、峨眉、九华四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