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
指较精细的苎麻布。此名始见于清代文献。苎麻纤维的利用,起于新石器时代,大致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夏布一直是中国的大众衣料,至宋元后渐被棉织物取代,仅作为夏服和蚊帐而留传。穿着透气性好。组织以平纹为主。按其精细程度,又称为苎布、絟布、緆布、缌布、緰布、繐布(或练子)及服琐(或绫布)。精细的苎麻布可与丝绸媲美,仅供贵族享用。
指较精细的苎麻布。此名始见于清代文献。苎麻纤维的利用,起于新石器时代,大致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夏布一直是中国的大众衣料,至宋元后渐被棉织物取代,仅作为夏服和蚊帐而留传。穿着透气性好。组织以平纹为主。按其精细程度,又称为苎布、絟布、緆布、缌布、緰布、繐布(或练子)及服琐(或绫布)。精细的苎麻布可与丝绸媲美,仅供贵族享用。
?—254三国时巴西南充国(治今四川南部)人,字伯岐。初为县功曹,后为蜀牙门将,辅马忠讨平汶山羌、南夷刘胄、牂牁兴古僚等。延熙三年(240)任为越嶲太守,以招降与镇压并行,使夷人畏服。又收盐铁之利,开
①(?—1756)清时蒙古准噶尔部宰桑。乾隆十七年(1753)杜尔伯特部三车凌率部投清,达瓦齐命其追缉,未果,反被清军擒捕。后释归。见内乱不息,众台吉接踵内附,亦脱身投清,授三等信勇公。二十年为北路军
书名。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撰。赵受恒译。一册。清宣统二年(1910)成书。共十二章。自述道光三十年(1850)以来在中华六十年间的传教和其他活动经过,涉及近代史事甚多,记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事尤详。有宣统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所置四方使者署属官,每署一员,掌其方贵贱立功合叙者。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分常山郡三万户置。治真定县(今正定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石家庄、正定、藁城等市、县及鹿泉市东北部分地。地节三年(前67),割西北部地属常山郡,辖境缩小。东汉建武十三年(37)废
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城西十三里。《资治通鉴》:晋太安二年(303)成都王颖自邺、河间王颙自关中逼洛阳,“帝如十三里桥”,即此。
清代浙江盐区贩盐凭证之一。离场灶稍远者,政府发给商人运盐住卖之引凭,以四百斤为一引。
?—1809清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字芝轩。乾隆进士。由庶吉士累迁至陕西巡抚。嘉庆四年(1799)因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不力,以玩误军机罪革职,遣戍伊犁。七年释回,补授江西巡抚,曾镇压广昌、宁都、石城天
周代晋国都城翼(今山西翼城东南)的强盛家族。《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杜预注:“翼,晋旧都也。唐叔始封,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遂世为晋强家。五正,五官之长。九宗,一姓
①先秦时代统治者对平民的卑称。又称“小民”。《书·无逸》:“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又言武丁“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祖甲亦“旧为小人”,故其即位后“爱知小人之依,能保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