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圩田

圩田

又称围田。在低洼田地周围筑围,围外蓄水。由汉以前的围淤湖为田发展而来。至唐代已较发达。五代时,江南开垦濒江土地,以圩为自然单位。圩大如城,围以堤坝,中有河渠,外有闸门。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产量甚高。南唐太平州芜湖有圩,广八十里,围田四万顷,岁得米百万斛。北宋时,圩田在南方进一步发展。太平州芜湖县万春圩,有田十二万七千亩,圩中有大道长二十二里。明清所辟圩田,效果明显。《明史·蔡天祐传》:“辟滨海圩田数万顷,民名之曰‘蔡公田’。”魏源《秦淮镫船引》:“圩田熟收船价低,惊魂甫定歌喉怆。”

猜你喜欢

  • 白彝

    彝族他称之一。川滇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被统治等级中的最高等级,约占当地总人口的50%,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即罗罗中之“白罗罗”。参见“罗罗”。

  • 职田

    又作职分田、公田、禄田。历代依官职品级所授的田地。作为官吏俸禄补充,或以其所得供给官吏作为俸禄,官员离职时交还。其具体规定历代有所不同。如北魏太和九年(485)均田令中规定:官吏各随近给公田,刺史十五

  • 十布

    见“布货十品”。

  • 明思宗

    1611—1644又称庄烈帝,即朱由检。明代皇帝。公元1627—1644年在位。光宗子,熹宗弟。天启七年(1627)以信王即帝位。年号崇祯。执政初期,逐杀魏忠贤、客氏等,定逆案,罢黜阉党,起用东林党人

  • 户貲

    又称貲绢、貲赋。即户调。两晋、南北朝税制之一。西晋时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十六国后赵时户貲二匹。南朝宋、齐时实行计貲定课,梁天监元年(502)改“计丁为布”。北魏前期亦采取计貲定课,太和九年(485)实

  • 纲恶马

    选择良种马的一项措施。《周礼·夏官·马质》中有“纲恶马”之记载。郑众注:“禁去恶马不畜也。”唐代官牧马群,很重视病马之去除,当时养马有“纲恶去害”之说。一说为用绳索羁押恶马以教习之。

  • 圃田泽

    一作甫田(《竹书纪年》)。春秋时又名“原圃”(《左传》),战国时又名“囿中”(《史记·魏世家》)。为古代中原地区著名泽薮。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战国魏惠王十年(前360)引河水南注圃田泽,后又引泽水东流为

  • 溲种法

    一种种子处理方法。始见汉《氾胜之书》。在种子表面包上一层由雪汁或骨汁,蚕矢或羊矢,以及附子三种原料制成的肥料衣。骨汁起粘胶作用,蚕矢和羊矢起种肥作用,附子是一种热性而有毒的药物,可能有驱虫作用。种子经

  • 采薇

    《诗·小雅》篇名。描写出戍北方以防��狁的情景。

  • 周墀

    793—851唐汝南(今河南汝南西)人,字德升。长庆进士。辟湖南团练府巡官,入为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起居舍人。开成二年(837),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四年,迁中书舍人。武宗即位,出为华州刺史,后迁江